题1: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题2: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万元年份银币铜币纸币银行存款总货币19302200287.7956.33392.16836.119312271281.4896.93591.57040.819322289275.1924.43880.87369.319332275268.8978.84290.67813.219341995262.51108.94620.97987.319351703256.21413.55460.18832.8193613912502438.66394.210473.8A.通货膨胀严重B.国内政局稳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题3:甲、乙两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①自然经济走向解体②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③外国资本操纵经济命脉④国民经济总量有所下降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题4: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题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这说明()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依赖国外市场B.战争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D.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题6:有一浙江商人,1980到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此事例不能说明()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题7: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材料二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项亦可排除。题2:答案:D解析:表格中1935、1936年的白银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迅速减少、纸币迅速增加,反映了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故D正确。题3:答案:A解析:注意两个图片材料的标题和时间,甲、乙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图,两图都无法反映当时的国国民经济总量,排除④。图中当时占比重最大的仍是农业和手工业,相比1920年,1926年农业和手工业比重有所下降,故反映了自然经济走向解体,同时无法反映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故①②正确。题4: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从题干反映了洋纱与洋布20年的进口值增长快,说明洋纱与洋布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传统手工业仍抵制能力,B项正确;A项“完全”说法错误;C项未涉及;D项“彻底”说法错误。题5: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近代中国民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