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华50句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解语:老百姓吃饱穿暖,而后能够遵守礼节,知道荣辱。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靠经济的发展。其实“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一点需要辩证看待。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解语:世间最大的善,应该如同水的品性,福泽万物而不争名利。水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境界。最好的德行像水一样,做人也应该像水一样,刚柔相济,具备包容万物的胸襟和气度。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解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荀子的治学之道,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们,学习一定要善于积累,要虚心耐心,不能忽略小的方面,这样在治学路上才能方得善终。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解语: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一个“正”字讲明了德的核心。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高管、孩子家长,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带好队伍,教育子女。这个“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正则流清也。5、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解语:使近处的人高兴,时远处的人归附。这句话可以说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能使身边的员工受益,是员工所乐见的;企业不忘社会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信誉,是大众所乐见的。这一近一远,恰恰体现了受人尊重的企业的社会效应。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解语:君子与人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与人和谐。为人处世中,讲究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体现。在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态与人合作,这是一种包容、尊重。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解语:想要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譬如学习之道,必须脚踏实地,从解答一个个难题入手;又如辅导孩子,不要天天琢磨着让孩子的先天禀赋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凡事须慢慢来。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解语:做好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做坏事多了,就有没有人帮你。这个就是“道”的体现。有人经常说,道太虚了。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来,“多助”的便是顺应了道,“寡助”的便是违背了道。9、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解语:“反求诸己”就是说凡事多问问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会降临。10、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解语:依法办事,国家就会强大,不依法办事,国家就会弱小。这里的法,就是“道”的现实体现。“奉法者强”,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法度关于人心向背,关系国运安危,是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11、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解语:法律不偏袒地位高的人,准绳不迁就弯的东西,适用法律时,有智慧的人不能辩解,有勇力的人不能抗争,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好事,不遗漏普通民众。法体现的是“一以贯之”的公平性、权威性。公正的司法更能让普通人看到社会的正义和希望。1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解语:公正产生廉明,偏私产生昏暗。这也就是常说的,提倡阳光下的公正,拒绝暗箱操作。13、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什么能力都具备,贤圣其犹病诸。《尹文子大道上》•解语:天下万事万物,不可能要求一个人具备各种能力,就是圣贤也感到为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团队领导者亦是如此,重视每个人的优点,不求全责备,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合力。14、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尹文子大道上》•解语:我们所要学习的圣人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