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36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2019·浙江嘉兴测试)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一直是科学家希望突破的领域。IBM团队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辩论者”可以在复杂话题上与人类进行论辩,这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论点来帮助人类作出决策。该研究表明()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人工智能已成为思维运动的载体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④科学具有造福社会的价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8·河北衡水模拟)1948年秋天,瑞士工程师梅斯特拉尔到森林里打猎,回来时发现衣服和猎犬身上沾了很多芒刺。他花了很长时间也没除尽衣服上和猎犬身上的刺果。他经过观察发现,是芒刺上的小“倒钩”让它结结实实地粘在织物和动物毛上。这激发了他的创造欲望,经过半年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搭扣,在A布上织有许多钩状物,在B布上织有许多小圆球,只要把它们轻轻对贴在一起,两块布就粘紧了,这就是“粘扣”。“粘扣”的发明佐证了()①人能够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②只有直接经验才是实践的产物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广东茂名模拟)我国正在推进的监察体制改革,首次明确用留置措施取代以往的“双规”做法,结束了“双规”措施的历史,实现了党纪与国法的对接,标志着反腐败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规范化与法治化的新境界。这表明()①反映社会规律的真理具有社会历史性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③监察手段在社会实践推动下不断完善④随着实践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8·广西南宁模拟)下列诗词与漫画《一百次创意,不如一次脚踏实地的行动》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一百次创意,不如一次脚踏实地的行动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8·天津和平三模)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点理解,多点宽容,多点求同存异。该观点()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住往相伴而行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2018·天津南开二模)全球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自启用以来,不断有新发现。2017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又发现两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表明()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认识工具的发展延伸人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③通过实践产生的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真理性的认识对人们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7.(2019·天津一中月考)2018年6月14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为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任务,探索月球背面奥秘搭建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这表明()①探索自然界奥秘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④人类认识水平随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2018·湖南长沙一模)牛顿经典力学把运动归结为确定轨道的机械运动,但它只能精确描述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质高速运动的问题,这一领域的物体运动是确定、可观察、可预知的;而量子力学认为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地方,甚至可以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量子测量的“测不准原理”让微观领域的粒子运动显得不确定、不可观察、不可预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④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A.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