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四单元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2013·蚌埠铁中高三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时间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A.G晚于BB.A早于DC.B晚于DD.C早于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岩层处B.在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岩层的分布状况可知,G早于B,故A选项错误;D岩层侵入了B岩层的内部,所以B早于D,故C选项错误;C在该地质剖面的最顶部,尚未形成岩石,所以晚于F,故D选项错误。据此可得出B选项正确。第2题,地下隧道的修建应选择在背斜处,故A选项错误;化石是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一种古生物遗迹,A处是岩浆岩,故B选项错误;背斜是储油的良好地质构造,故D选项错误;C层若为沙质沉积物,根据沙丘的倾斜方向和图示的方向标可判读出该地常年盛行北风。答案:1.B2.C(2013·宣城市高三模拟)读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回答3~4题。3.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用4.能反映甲处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解析:第3题,因为地质结构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因此A选项正确。第4题,结合图示岩层形状和地貌特征可知,甲处为背斜受侵蚀成的谷地,因此其地层应向上拱起,同时顶部岩层受侵蚀,故D正确。答案:3.A4.D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质分布图,K~P1代表岩层由新到老,读图回答5~6题。5.调查发现,a、b、c、d四地中的某区域可能有石油分布,最有可能的是()A.aB.bC.cD.d6.K岩层的沉积物来源最有可能是()A.a处侵蚀物的堆积B.b处侵蚀物的堆积C.c处侵蚀物的堆积D.本区在地壳下沉过程中接受到的沉积解析:第5题,a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地形上属于山脊。根据等高线及地质界线可以判断,a地的背斜结构相对完整,没有被完全侵蚀,最有可能存在石油资源。第6题,K岩层最新,并且覆盖在T1、T2、T3岩层上,海拔较高,故沉积物最有可能是地质时期整个区域下沉,受沉积作用而成的。答案:5.A6.D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7.影响图中公路干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①河流②资源③城镇④气候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8.下列关于该地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城镇规模较大B.大部分城镇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大部分城镇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城镇沿河谷呈狭长带状分布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公路干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城镇。第8题,图中城镇大部分沿河谷呈狭长的带状分布。答案:7.B8.D(2013·大连高三测试)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份和1月份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该河段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1月份比7月份活跃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1月份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份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10.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份该河段河面平均宽度大于1月份,说明7月份该河段水量大,水循环比1月份活跃,输送的泥沙比1月份多;图中纬度表明该河段位于南纬36°附近,7月份气温低,而且7月份水量大,说明径流量与气温不呈正相关;该河段最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该河段所在流域的植被应该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10题,河流弯曲处地转偏向力作用不明显,再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知,丁处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答案:9.C10.D(2013·沈阳二中模考)读我国某地地形和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该地河谷地形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背斜顶部受张力,为流水侵蚀而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为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C.岩层断裂下陷,为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D.岩层断裂处岩石破碎,为流水侵蚀而成2.甲山脉和河流沿岸平原最有可能是()A.太行山脉华北平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