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广州一模)下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人民公社被撤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2.(2012·揭阳一模)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3.(2012·韶关调研)“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4.(2012·宁波模拟)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的前15年,其基本特点应该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摸着石头过河”C.“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2013·广东百校联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对他的背叛6.★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7.★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8.(2013·保定摸底)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涌来的外资,以香港资金占最大比重,达百分之八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在国际上没有良好外交环境B.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港商吸引力大C.中国经济薄弱不能吸引外资D.香港经济发达,富商多9.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15支上市股票价格三天之内暴涨570%……第二年初,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增加到2700多个,是一年前的20多倍,……全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上涨50%以上。对于这种经济现象说法准确的是()A.改革开放尤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B.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后,经济发展出现过猛、过热情况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以后,经济建设出现了新高潮D.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涌入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异常发展10.(2013·连云港摸底)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