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讲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参考教材: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Cha.17,P446);袁志刚《高级宏观经济学》(Cha.4,P98)。§8-1经济周期理论概述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它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就业率、物价水平、总产量等普遍的扩张或收缩为基本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不等。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图10-1是对经济周期的一般性描述。经济周期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中的实际GDP对潜在GDP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的偏离。我们以图中的粗线表示潜在GDP的稳定增长趋势,细线代表实际GDP的变化轨迹。A点对应着经济萧条,处于经济周期的谷底。B点表明经济进入了复苏阶段,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发展,实际产出水平到达潜在产出路径的上方,即图中的C点,表示此时的经济已进入经济繁荣的阶段。然后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此时产出增长速度慢于产出增长趋势,甚至产出可能为负增长。E点代表经济萧条,表示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又重新开始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几个阶段,其中最的两个主要阶段是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衰退阶段的特征为: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GDP会下降。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的形式和持续时间是不规则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像测定行星或钟摆那样的精确公式可用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相反,经济周期可能更像天气那样变化无常。这就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周期认识上的复2杂性。二、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在凯恩斯之前,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彼此之间缺乏统一的逻辑框架,主要是贸易周期理论。以凯恩斯为基础的乘数-加速模型;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周期理论;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识到经济周期的这种特殊性后,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开始转到对随机扰动的分析上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理论假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这些理论假说对扰动因素的解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供给冲击,即直接影响经济的生产方面的冲击,如技术进步、自然气候的变化、新的资源的开发等。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有太阳黑子理论和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太阳黑子假说把产出波动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农业的波动,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及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而熊彼特的周期理论是一种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他用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来解释经济的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现象。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会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使银行信用扩大,从而引起经济繁荣。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厂商的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才再次繁荣。二是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是消费和投资行为变化对产出所形成的冲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投资冲击理论和消费不足理论。投资冲击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凯恩斯,他认为投资决策取决于厂商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但企业的这种预期是极不稳定的。这种预期的波动性来源于企业家的“动物精神”,即他们对于未来的经济前景是持乐观或是悲观的态度。因此,凯恩斯把投资需求的这种不稳定性作为解释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