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4页市场总监宝典《中国式品牌管理学》本书区别于传统西方式的品牌知识、结构及表达方式,它是在东方文化哲学的基础上,对品牌管理进行地全新阐述。它放弃了传统的品牌管理框架,提出了“品”字模型,“众口合一”的品牌管理核心。如同白居易的诗赋一定要童叟闻道,才能成文。本书的崭新理论及案例分析,几乎被大众耳熟能详。本书不同于快餐式的速读书籍,而是立意成为带给品牌实践者智能、思考的读物。思考、共鸣、耐人寻味孕育其中。...品牌与“众口合一”做“品牌”有如“做人”,人无品,则处身立世,无以成人。品牌亦然。品牌管理就是协调三人之口,从“众口异辞”到“异口同声”的管理,这个过程称为“众口合一”的过程。品牌与“众口合一”摘句:做“品牌”有如“做人”,人无品,则处身立世,无以成人。品牌亦然。品牌管理就是协调三人之口,从“众口异辞”到“异口同声”的管理,这个过程称为“众口合一”的过程。“夫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而如果忽略“众口异辞”,又未“妙算先胜”,品牌推广的结果可想而知。品牌的核心是一种关系,那幺管理品牌,就是协调品牌自身与品牌消费者、品牌竞争之间的恩、怨、情、仇。古今中外,难有永久的“异口同声”,更不会形成始终的“众口异辞”。环境在变,品牌自身也在变,品牌在“一治一乱”中调整着内涵与环境的平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为品牌,要幺服务固定的人,要幺服务固定的市场。第2页共124页第1页共1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4页“品牌”是“品”与“牌”的构成谈到品牌,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论述品牌的书籍很多,理论、方法也很多,但这里,不妨独辟蹊径,从说文解字开始,我们重点阐述的只是“品”“牌”——两个字而已。品牌是什幺?我们从字的构成来看,“品牌”由“品”和“牌”构成。“牌”,代表了知名度,它涉及我们经常谈到的品牌识别、品牌形象、品牌影响力等等,是一个容易理解的话题。但一个品牌仅仅有了知名度还远远不够,知名度的极致至多意味着可以是“名牌”,但“名牌”并不就等同于“品牌”。“品”代表了美誉度,有了“品”,才形成忠诚度。这三个度加起来,构成了我们“传说”中的品牌资产。所以说,“品牌”重要的不是谈“牌”,而是谈“品”。无“品”无以成“品牌”,在品牌中,不仅需要有知名度,更需要美誉度、忠诚度。“品”是品牌的核心,一个品牌首先要有“品”,之后才谈上“品牌”。做“品牌”有如“做人”,人无品,则处身立世,无以成人。品牌亦然。“品”由三“口”写成,蕴含了朴素的哲学观“品”,蕴含了朴素的哲学观。关于品牌,我们更多地需要分析的是,“品”字是如何写、由什幺构成、蕴意了什幺?“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品”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中的品字由三“口”组成,“口”代表器物之形,以三“口”表示器物众多。《说文》中记载:“品,众庶也。从三口。”,“品”意为“众多”,后由“众多”引申为“品种、等级”,进而再由“等级”引申为“品评”“品质”“品德”等等。第3页共124页第2页共1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4页“品”由三个“口”字构成,“字里行间”承载了一种深刻而朴素的哲学观。关于“品”字的由来,文献中恐已难做考证。但古人造字的时候很有意思,我们很难说老祖宗造字之初就已经具备了一种很高的系统观念,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先人造字时代,已经蕴涵了一种“一品,而后再品,再后三品”的自然的、朴素的评价态度。“品”,我们常常说人品,品质,品格等等,包括我们如何品论一个人。“品”字从三口,“三”者,众也。“三”是复杂事物最简单的代表,“三”可以集点成面,是最稳固的支撑,小到几何图形,大到宇宙万物,古人更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观。“三”,这里蕴含了一种客观的评价态度,不惟“一”,而是“三”,是一个环境在谈论。所以说,谈论一个品牌成功与否,是否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