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2.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3.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4.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科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行省制5.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6.右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7.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8.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0.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2.“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13.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14.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15.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6.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17.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