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简介:(一)课题由来(问题的提出)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与“魂”,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郑国民在《为中国而“读”》中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阅读已经成了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其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阅读教学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和课外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是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课内外阅读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又能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所以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上几点的思考,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模式,形成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课内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二)课题界定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强化阅读期待,深化阅读感悟,促进阅读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即培养整体阅读、深层剖析、理解阅读材料、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在阅读中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的课外阅读,并使之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三)研究目标1、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使学生既从课外阅读中、生活中学语文,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生活服务。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带动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衔接阅读的骨干教师。(四)研究内容本课题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学习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1、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模式,形成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2、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3、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在研究实践中掌握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方法,提高教师指导课内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二、研究情况2017年9月,申报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重点课题立项成功后,再次明确具体研究对象为四二班57名学生。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并邀请学校的资深名师一起探讨、学习,开始了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