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郴州四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解析:农业生产的灌溉,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B项。答案:B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A4.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易分解,形成贫瘠的红壤。答案:C(2012合肥质检)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5~6题。5.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解析:基带北侧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答案:C6.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解析: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答案:D(2012黄冈模拟)读下图,完成7~8题。7.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现象B.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现象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①为热带雨林带,理论上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在此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答案:D8.自然带②向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10.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是()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小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半年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解析:非洲为热带大陆,而丙处降水少、温度低,在非洲没有广泛分布;甲处降水稀少、温度高,为热带沙漠气候区,气温的日较差大;乙处降水和温度适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半年;戊地处大陆东岸,不可能为地中海气候区。答案:C读图,回答11~12题。1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解析:诗中反映的是两地的热量差异,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A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解析: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境内,属于非季风区,由于深居内陆,东南沿海的湿润水汽难以到达,使之降水较少。答案:B(2012东北四校联考)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15题。1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解析:全球的气温变化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因此其变化规律应该是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全球有两个纬度带是多雨地区,一个是赤道地区,另一个是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