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差异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体会鞍山市第三十七中学姜东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差异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体会基于现代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差异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观点:一、让学生适当充当小老师。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已步入个人家庭,有条件的学生家里都已经购置了电脑。刚开始它只是作为娱乐的工具,但是慢慢的它则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工具。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基本都将一些基本的知识掌握,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同学,在整个知识及能力方面都会慢些,这就无形当中形成了差异。为了能够带动整个教学,对于一些知识的讲解,我可以让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来充当这节课的小教师,让他来讲解。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提高他们的兴趣、二是提高他们的自信、三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改变背景》一课时,我先让各位同学看他们自己的桌面和其他同学的后。问为什么你们之间的桌面显示的图案不同呢?怎么改变呢?哪一位同学知道如何改变呢?谁来做一做、说一说呢?知道的同学都会争先恐后地举先。这时请一位表达和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上来,让他边操作边讲,其他同学都会认真听他讲,最后教师再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小结。二、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针对我校每个班的学生过多的情况,老师要照顾到全班每一位学生比较难,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在辅导方面操作。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在分组时,将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分到各个小组当中,当他们当各个小组的组长,给他们自由的活动空间,检查他们组各个同学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而老师则检查各个小组同学完成情况,对于各别小组的组长无法解决时,帮助他们解决。例如:在《启动关闭电脑》一课中,在关闭电脑这一个环节的操作中,对于刚学习使用电脑的同学来说,只要看到出现了对话框就会单击确定,而有时却会出现重新启动,为了让每位同学掌握一定的技巧,老师在检查时,只检查一下各个小组长的情况,最后再让每组的小组长检查他们组的同学,看一看有没有已经选择了关闭计算机这一项,最后再让全班同学单击确定。这样做老师就无形节省了要检查全班同学所花大量的时间,无法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于完成学习任务比较出色的小组要给予表扬,这样做是为了让同学们提高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战斗力。三、扩展学习内容。每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为了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吃得饱,教师在扩展练习中要加一些练习题,难度略有加强。例如:在《改变桌面背景》一课中,除了现成图片和通过浏览式找图片改变背景外,加上一题让学生查找网上的图片,并把网上的图片设为桌面背景,问如何操作,教师在备课时将这个问题的整个操作步骤一一的写好后,放于一个文件夹中,让同学们在思考后,不能完成的再将共享文件夹告诉同学们,让他们查找文件夹里面的信息,按照里面的信息来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自学来完成操作情况,这会加深他们获得这方面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自学的能力,若同学们能够完成的话,又会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四、对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要求不同。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对他们完成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安排课堂作业中,差生只要求他们完成最基本的要求,而作为优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当中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例如:利用画图软件画《热带鱼》一课中。存在差异的同学在操作方面的速度有差别,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能利用工具箱中的有关工具完成鱼的绘画,就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一课的内容,而优生呢?则要求他们不仅要画出美丽的鱼,还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