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区位因素分析第9课时农业区位因素一、选择题(2012·吉林市二模)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水分D.热量2.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纬度和距海远近B.纬度和地形C.地形和季风环流D.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2012·济南1月质检)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3~5题。3.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4.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5.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机械化程度B.充分利用水资源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2012·学海导航联考)苏北农谚“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生动阐明了麦田沟系的重要性。以往都是先播种再开沟,而苏北某农场为提高耕作质量提出了“先开沟后播种再套沟”的作业技术。(套沟:对已有沟系中的泥土进行清理,保证沟系功能正常运转)下图为苏北某农场麦田平整土地及开挖沟系的作业现场,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8题。6.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3月B.7月C.10月D.12月7.图示麦田沟系的主要作用是A.灌溉B.排水C.抗旱D.防冻8.相对以往操作方法,“先开沟后播种再套沟”具备的好处是A.避免开沟系时泥土压麦苗B.减少麦田杂草C.多了一次清除病虫的机会D.使土质更疏松(2012·南京、盐城市一联)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据此回答9~11题。9.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A.栽培技术先进B.运输条件改善C.政府支持D.媒体推介10.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A.气温高B.日温差大C.光照强D.年降水量多11.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增加农民收入B.增加就业机会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二、非选择题12.(2012·北京市昌平区二模)农业关乎国计民生,世界各国对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农业开发要注意因地制宜,同时也要加强区域联系。下图为“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示意图。简述该模式的优点。13.(2012·福建省质检)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第9课时1.D2.B第1题,农作物成熟的先后主要取决于热量的多少。M地纬度高于R地,纬度高,热量少,故其收获日期比R地晚。第2题,R地等值线东西延伸,其影响因素为纬度(热量)。Q地等值线东北-西南延伸,由东南向西北更替,Q地为我国横断山区,由东向西地势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小麦收获日期越来越晚。3.A4.D5.C第3题,甲地区种植业比重远高于畜牧业,商品率低于乙、丙且投入劳动力数量高于乙、丙,最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乙地区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丙地区畜牧业比重远高于种植业;且乙、丙两地区的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数量少(说明机械化水平高);故乙是混合农业、丙是大牧场放牧业。第4题,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混合农业。第5题,土地载畜量取决于草场质量的高低。6.C7.B8.A第6题,苏北种植冬小麦,秋播夏收,图示景观为冬小麦种植前的土地整理,四个选项中以10月最为适宜。第7题,“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说明沟系对小麦整个生长过程都非常重要,而小麦在成熟时是不需要灌溉的,故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排水。第8题,播种后再开沟易导致开沟时的大块泥土堆压在麦苗上,从而导致麦苗生长不良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