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4P83T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锌铜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阳极【解析】电解精炼铜时,用粗铜作阳极,而用纯铜作阴极。【答案】D2.(选修4P88T6)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解析】银被空气中少量的H2S气体侵蚀而变暗。【答案】D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钉被腐蚀的实验,一周后观察(设水不蒸发)。(1)若试管中液面上升,发生的是________腐蚀,则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顺利完成此实验,所用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_。(2)若试管中液面下降,发生的是________腐蚀,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顺利完成此实验,所用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_。【解析】(1)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表明内部压强减小,即发生吸氧腐蚀,故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吸氧腐蚀的电解质溶液是中性或碱性溶液,如氯化钠溶液。(2)试管中的液面下降,表明发生了析氢腐蚀,则正极反应式为2H++2e-===H2↑,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此时需要酸性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等。【答案】(1)吸氧2H2O+O2+4e-===4OH-Fe-2e-===Fe2+氯化钠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2)析氢2H++2e-===H2↑Fe-2e-===Fe2+稀硫酸(或其他合理答案)B组高考题组4.(2013·浙江高考)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IO+5I-+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解析】该电解槽的两极均为惰性电极(Pt),在一定条件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说明发生电极反应:2I--2e-===I2,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显蓝色可知,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阴极上溶液中的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或2H++2e-===H2↑),A项正确。阴极周围溶液中产生的OH-经阴离子交换膜移向左侧,并与左侧电极上产生的I2发生反应:3I2+6OH-===IO+5I-+3H2O,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电解结束时,左侧溶液中的IO经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溶液,B项正确。结合阴、阳极发生的反应及I2与OH-的反应可知,电解槽内总反应为I-+3H2O=====IO+3H2↑,C项正确。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总反应为2I-+2H2O=====I2+H2↑+2OH-,D项错。【答案】D5.(2011·浙江高考)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解析】由图可知外围腐蚀速率大于中心腐蚀速率,腐蚀区将逐渐变小,铁锈环逐渐向中心扩展,当水蒸发完时电化学腐蚀结束。所以液滴中Na+、Cl-都是随着腐蚀区的减小由b区向a区移动,故A错;Fe被腐蚀时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错;改用嵌有铜螺丝钉的铁板,铁仍为负极而被腐蚀,D错。【答案】B6.(2013·重庆高考节选)电化学降解NO的原理如图所示。(1)电源正极为__________(填“A”或“B”),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