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混合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学习内容】1.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点。2.混合农业(1)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2)世界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默累—达令盆地)和西南部。、(2)产品:小麦、羊毛。(3)特点:a、生产结构上,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b、经营方式是家庭农场。C、应用科技,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以及轮作等。d、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水平高,成为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4)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暖湿,土地肥沃。社会经济因素:小麦—牧羊区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国家政策的鼓励;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机械化)和管理技术(如休耕、轮牧等);农场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另外海运发达;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另类解释-----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利:大致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水分和光照热量较为充足;地处平原和盆地地区,耕地开阔,土壤肥沃;该农业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农业区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澳大利亚农业科技先进,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高;国家对农业区的发展有政策扶持和鼓励。弊: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农业区淡水资源不足。措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减少用工;实行休耕轮作,因时因地制宜,避免用工荒;政府开展东水西调工程,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饲料养羊,羊粪可作为肥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小麦耕作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下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问题和措施问题:缺水。默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灌溉水源不足。措施:调水。将大分水岭东侧丰富的水资源调入默累—达令盆地。5.我国的混合农业举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相比,都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6.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历史悠久(7000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水稻的生长习性: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有双季稻、三季稻。多分布于热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等。(3)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亚洲的季风区。(4)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地形:多河流冲积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河流冲积土壤,深厚肥沃。水源: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水源充足。(5)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6)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a、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b、地形,地处平原或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d、水源,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a、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市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c、食物偏好,本地区人喜爱的粮食作物;e、历史,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7)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不利条件和解决措施不利条件: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沿海地区易受到台风和风暴潮影响;温带地区有时受低温冻害影响;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引发生态破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商品率较低。解决措施: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加投入,兴修水利。二、梯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