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月球上的环形山②“嫦娥二号”传回的月球三维影像③青年志愿者为广州亚运会提供的服务④2011年2月2日,举办春节联欢晚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③④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3.湖南省借助活力四射的湖南卫视,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创造经济价值100多个亿。文化生产力在该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主要体现了()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文化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2011年1月17日,《经济日报》指出,目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6%以上,而我国却不到2%。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5.2011年1月12日,山东省开展“节能减排在我身边”的宣传活动,呼吁人们节约资源要从我做起,在全社会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③6.2011年春节之际,法轮功邪教思想又有所抬头。因此,在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教育,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科学的锐利武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7.“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的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只要有优秀文化的影响,就能够带来人的全面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8.每当国歌在耳边响起,我们总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影响人的生活方式9.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上,胡锦涛主席身穿中山装主持阅兵大典,既有革新却又不失传承意味,可说用意深远,传达出中山装这一中国“政治图腾”蕴含的开放民主、民族复兴之意。这表明()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D.先进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10.以下分别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这些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表明()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大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先进文化具有时代性11.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文艺工作者表演的大型文艺节目《草原赞歌》,为人们展示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这表明()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D.文化的创新主要靠文艺创作者的聪明才智12.“嫦娥二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由于电视和网络的现场全球直播,我们目睹了“嫦娥二号”运行的整个过程。这说明大众传媒()A.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已取代了旧的传媒C.将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D.将逐步弱化文化的多样性13.“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