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技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一.概述20世纪下半期开始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最伟大事件之一。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加速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成为推动各个领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的强有力手段。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明显地影响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过程,在农、林、牧、副、渔机械化过程中迅速吸收着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50年代后期开始,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由单个作业环节机械的应用转向围绕农业种、养、加过程实现优质、高效、经济的目标,发展农艺与农机密切结合的综合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从而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工艺系统设计与过程自动化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在农业机械的试验、测试仪器开发,数据处理领域引进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农机测试仪器的研究开发不断更新换代,由晶体管分立元件,不同集成度的集成电路器件,发展到80年代初期开始的基于微处理器的综合测试系统,从而大大改善了农业机械研究与应用试验的支持环境,为揭示农机力学设计的内在规律和农机新材料、新工艺与新型农业机械设计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70年代开始,由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已趋于成熟,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农业机械迅速向大型、高速、复式作业、人机和谐与舒适性设计方向快速发展,加快了电子信息技术面向农业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及应用电子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一批面向生产者应用的各种机电仪一体化技术产品迅速开发出来装备到农业机械上用于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省成本和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各种电子监示、控制装置应用于各种复杂农业机械上,其典型产品,如: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用的田间作业面积、速度、机器作业工况计量与监示器;联合收获机谷粒损失监示器及喷雾与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在园艺领域,如,设施环境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在养殖领域,如:基于动物个体编号电子自动识别器的自动配料、称重、计量等设备在发达国家农场中迅速推广应用;拖拉机与自走农业机械的田间自动导航、机器视觉与农业应用机器人研究得到重视,成为探索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用电子信息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重要方向。8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与其它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研究的发展,既促进了世纪之交农业机械化系统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新产品开发,也为90年代适应“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试验实践开发智能化变量作业农业机械提供了基础。我国农业还处于逐步推进实现基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为了提高我国大中型农业装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在规模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中的应用,也需要跟踪研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应用电子信息新技术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战略。本部分着重讨论世纪之交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电子化、信息化技术和支持“精细农业”应用的农业装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二.世纪之交世界农业机械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的发展,正迅速地吸收和应用电子信息科技发展的成就。这与农业面对世界市场竞争的压力,集约化、现代化对大型、复杂、高效、节本、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日益提高的要求密切相关。近20年来农业装备技术不断积累的技术创新成果也为这一发展提供了基础。电子学与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的这一发展趋势,代表着拖拉机和农业机械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通过电子学,使一些农业装备具有智能化特征和在系统各控制单元间可相互通信,促进了支持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精细农业”应用的智能化变量作业农业机械的研究与开发。迄今,电子学用于农业机械装备的技术创新,可概括为如下五个基本领域:提高机器作业的技术性能:过程监视、控制、诊断、通信;实现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的农作:节约化肥、农药、水资源和燃料消耗,降低作业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水体、动植物遭受污染;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