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第3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第3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1/7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第3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2/7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第3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3/7
第3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9江苏扬州1月)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士”在中国史上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这主要是在强调这一文化传统的()A.本土性B.多样性C.凝聚性D.连续性答案D材料“‘士’在中国史上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表明“士”的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前后相承,这体现了连续性,D项正确。本土性强调地域上的本土精神,多样性强调主体多元,凝聚性强调凝结聚集,但这些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C三项。2.(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模)战国某思想家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答案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思想家孟子的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孟子的思想主张,A项符合题意;“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家学派思想家墨子的思想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学派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法家学派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3.(2019江苏泰州1月)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A.小农经济趋于鼎盛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D.节俭恭顺蔚然成风答案B材料大意是奢侈了就不恭顺,(过分)节俭就会简陋,与其不恭顺,宁可简陋。根据所学可知,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走向瓦解,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形成,而不是趋于鼎盛,A项错误;西汉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C项错误;“与其不孙也,宁固”表明恭顺并非蔚然成风,D项错误。4.(2019江苏苏州期初)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答案D材料没有涉及君民关系,A项错误;题干“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是说国家需要什么言论,就说出什么言论,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就做,这体现了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而不是追求精神自由,D项正确,B项错误;“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题干没有体现,C项错误。5.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汉代统治者以忠孝治天下旨在以儒家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而维护统治,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故选A项。以忠孝治天下与民间积极向学风气无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以忠孝治天下遏制了其他思想,故C项错误;以忠孝治天下与先秦民本思想并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6.(2019江苏南京、盐城3月)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在这里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C.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D.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答案C题干表明汉武帝的用意是确立儒学的官学地位,但读书人也可以研究其他学派的思想,C项正确。“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表明在汉武帝时期,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百家争鸣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就已经结束,D项错误。7.(2019江苏常州1月)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也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C.传统儒学的影响D.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答案B...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第3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