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8江苏盐城模拟)清朝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敕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答案B据题干信息“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排除C、D两项,C项在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据题干中“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可知此书要求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在洋务运动前提出学习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的是《海国图志》,B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但是并没有提出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的观点,排除A项。2.(2019江苏镇江模拟)《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是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的,故C项错误;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3.(2018江苏淮阴模拟)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天津机器制造局B.发昌机器厂C.继昌隆缫丝厂D.大生纱厂答案A由材料中“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知,这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相似。只有A是洋务运动的企业,B、C、D是民族企业,所以答案选A。4.洋务时期的外交家郭嵩焘感觉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答案D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是美国式的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说明郭嵩焘重点强调的是法治,故C项错误;郭嵩焘提出以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故D项正确。5.(2019江苏冲刺卷一)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1875年李鸿章正式提出,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C.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重D.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答案C材料所述的不是清政府的态度,A不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是在轻工业部门,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抗外来侵略,C符合题意;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D不正确。6.(2019江苏部分四星级高中联考)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答案B依据材料“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