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模块训练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施行仁政B.礼法并施C.君民共治D.民贵君轻2.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3.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4.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6.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7.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了()A.作为文学追求家“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8.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图1《女史箴图》图2《送子天王图》图3《清明上河图》图4《墨梅图》A.图1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B.图2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并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C.图3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D.图4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9.爱因斯坦说:“他伟大而清晰的观念,作为自然哲学领域里整个近代概念结构的基础,将永远保持它独特的意义。”下列著作为“他伟大而清晰的观念”奠定基础的是()ABCD10.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B.《物种起源》强调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观点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11.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B.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12.右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