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中日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课题结题汇报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座落于风景秀丽的伊通河畔,是长春市首批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之一。几年来,在长春市办学体制改革春风吹拂下,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题高,现拥有小学、初中、高中,拥有教职工500余名,在校学生8000余名,学校自筹资金共建设了5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1栋科技楼和体育活动中心(体操馆、兰球馆、游泳馆、形体训练馆),建筑面积共49000余平方米,几年来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学校也被评为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省文明单位,现在正努力地争办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随着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都将发生根本的变革,近年来学校与日本友好校来往日渐增多,为加强与国外教育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为此,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中央电教馆的专题项目:《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比较研究》的子课题《中日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通过两年的实验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评估与结题的准备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确立自1995年以来,日本开始实施“百校计划”,有111所中小学参加了基于网络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为创造全国性共同学习和各个地区或学校产生的自发的共同主题学习提供保障,这些可为我们提供许多借鉴。此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利用网络、利用远程教育方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我国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开始突出计算机网络的工具作用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作用,在支持自主学习方向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我们体验到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由于我校与日本学校的特殊关系,因此选定的《中日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项目,通过了中央电教馆的同意,并立项研究。首先对课题中几个关键词的界定是:1、中日:中国与日本经济与文化相近地区。2、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3、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也不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工具的教育,它必须具有教育功能。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引导学生对多种操作系统或同样运行状态下的各种软件进行比较,以期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普遍原则,使学生能在今后适应产品的不断改进;另一方面要求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注意与计算机和多媒体有关的方法论问题、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尊重学校生活中关于设备使用的规定,尊重知识产权法律,使用正版的程序系统等。这种对信息技术课的价值定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反映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特性,使信息技术教育从一门纯工具性课程变成了一门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4、信息技术资源: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重点。信息技术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环境。在校园环境中,有校园的信息网络系统,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在教室环境中,有多种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环境;图书馆环境中,有视听阅览室;在实验室、实践基地环境中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活动的功能。社会与家庭环境中,通过建立信息网络控制与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整合质量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等等。5、比较:是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6、比较研究:比较中国和日本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发展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的形成及发展的速度、深度及广度的不同。二、实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兴趣,完成自主、探究、交互、协作的意义建构,促进和带动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实验设计是这样的:1、变量:(1)很好的信息环境。(2)很好的资源环境。(3)很好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