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新课改”下的文科综合复习策略探索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聂国先2006年秋季开始,福建、浙江等省又进入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了确保改革成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已赋予各省自主高考命题权。面对这种新的教育背景,探索高考复习策略,不仅有利于课改实施,而且有利于正确认识课改与高考的关系,圆满完成国家对学生的选拔。一、“新课改”的高考目标要求1、新课程方案的教育目标:“三个基础两个机会”根据新课程方案,高中教育的价值功能,是为了让学生打下三个基础,并给他们提供两个机会。其中“三个基础”: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两个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2、文科综合高考目标分析经过近6年的改革实验,“3+综合科目”的高考模式,已被广大考生和中学教师普通认同。2003年,国家考试中心发布了“文科综合”高考目标评价:一是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习能力,具体突出这几个方面:①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④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种改革,中学地理教学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我们习惯了的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二是当前中学没有综合课程,也不允许开设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综合课程。在思考和解决这些困难时,我们认为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多方位地来审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分科进行的但学生接受的是各学科的教学,学生的能力是教师群体培养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关注学生的“建构性”和“潜在性”。“建构性”是指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和信念,自主积极建构知识和思维过程,以求解决所面临的地理学习问题。“潜在性”是指教学要看到学生存在多方面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其要看到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的潜在能力根据这种教育理念,我们试图将知识分类与元认知理论引入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在现有的教学框架下实现“综合科目”考试的能力要求。二、文科综合复习策略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体系,广义知识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近年来,不少学者又提出了“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各类知识的含义见下列图式。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广义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与思维”的知识,是“控制自己认知和思维过程的知识”就学习而言,学习者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化形式,不断将人类已有的知识据为己有;二是通过外化形式,主体运用心智技能不断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两个方面又是互为基础、紧密联系的,它们所构成的关系,实质上也就是知识与能力本身的关系问题。因此,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往往是通过内化与外化两种形式的反复交替才逐步得到积累和提高的。结合知识分类与学习规律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划分和实现步骤。学习阶段Ⅰ习得阶段Ⅱ巩固与转化阶段Ⅲ提取与应用阶段学习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学习措施识记、理解和同化重组、整合和变式训练操作、反馈、自我调节和迁移高考目标主干知识解题能力灵活应试能力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模型复习策略:三轮复习,分段突破第一轮:时间: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目标:熟练掌握陈述性知识,建构主干知识网络与能力框架策略:单元过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第二轮:时间:2007年2月至3月底目标: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提高学科内综合能力策略:专题复习(高初中八本书分为22个专题)第三轮:时间:2007年4月至5月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