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影像传感器技术策略规划之研究发表人:郑伶如/云林科技大学企研所指导教授:赖奎魁先生壹、前言一、研究动机与背景光电产业系指凡制造应用光电技术之组件及采用光电组件为关键零组件之设备及系统的所有产业。若以产品来分类,其范围包括光信息、光电组件、光通讯、光学组件与器材与光电应用等五大类。近十年来,我国光电产业发展快速,依据工研院光电所ITIS计画研究指示:1996年光电产业之产值已达新台币1,073亿元,年成长率为25%;1997年产值更高达新台币1,548亿元,年成长率为44%,故该产业年平均成长率高达20.6%以上,是一个未受经济不景气冲击的产业,非其它产业所能望其项背;另外,光电产品技术发展,使信息的存取容量与速度遽增,显示趋向表现自然彩色,而输出/输入趋向立体化;亦可使很多产品从单一功能变为高功能、多功能;加上体积逐渐缩小,将趋向适合个人随身携带使用型;而在感测应用上则趋于智能型发展。易言之,光电产业产品技术正朝向立体化、全彩化、多功能、高速度、轻薄短小及智能型发展;而光电产业被列入高科技产业之发展重点项目之一,且政府科技项目计划朝向关键组件技术建立、产业上中下游整合两大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业界随着多媒体、信息高速网络化之发展,积极投入此一热门产业。综而言之,光电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乃是发展潜力无穷的二十一世纪「明日之星」产业。而在光电产业中,光信息类中之影像扫描仪在我国主要光电产品排名第二,在1997年具有264亿台币的产值,且其成长率为34%,此外,扫描仪在光电产品出口占有极高比值,况且至1998年为止,我国扫描仪占有率(约占80%)居全世界盟主,且多以自有品牌行销,数量上大于ODM,可见扫描仪之制造技术,显然台湾居于领先地位。然基于未来扫描仪可能继光驱为个人计算机基本配备及一般消费者扫描文件特性—轻、薄、短、小趋势之因,势必扫描仪之心脏性关键零组件—影像传感器(ImageSensor),将由具感测能力1:1轻薄短小模块化之接触式影像传感器(ContactImageSensor;CIS)取代传统体积很大的电荷耦合器(ChargeCoupledDevices;CCD)为影像之主要输入装置。为掌握此技术发展趋势并确保我国在扫描仪及其它影像感测科技产品在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影像感测业者实有必要对CIS之技术发展,做一前瞻性、洞烛先机的技术发展及技术策略规划,以保该产业具持续性(sustaining)竞争优势;此为本研究动机之一。然而,对于一个重视经营绩效之接触式影像传感器公司而言,无论是在产品制程技术创新方面或是零组件技术创新发明上,皆会产生分析经营绩效的预测与技术趋势发展模式选择问题。如何掌握技术领先地位,以创造持续性竞争优势,形成产品重大差异,进而使公司获得最大经营绩效,为当今视技术创新与变革为主因之接触式影像传感器之高科技企业所关心且急需了解的问题。换言之,上述企业经营决策问题,为一般具生产技术变动与更迭速度快速之高科技产业所倡导注重的技术预测(TechnologyForecasting)之真谛。所谓技术预测,系针对有效用的预测对象—机器、设备、生产制程或技术能力,对其标的物—未来的绩效(performance)水平所进行的一合理预测。而有效用意指对企业经营产生有附加价值之所有价值报酬的技术预测活动,显见技术预测与企业市场占有率具有密切关联性。预测标的物—未来的绩效水平,乃指技术所能达成如:扫描速度与影像品质等指针。综合言之,技术预测为一策略性决策(StrategicDecisionMaking),其前瞻性技术重点项目如:新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与扩散情形、新技术替代旧有技术之替换率分析、技术突破的时机与可能机会、对产业与产业生态之影响效果。上述皆为策略性规划之前置技术预测,即向前(Fore)做测度与推论,若推论的方向与程度有所偏差,则随后所进行之策略性规划或管控作业,均将产生偏误,而公司将在竞争大未来中(CompetingForFuture)淘汰出局,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即为此理。可见技术预测对一向视技术为公司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的接触式影像传感器之高科技产业的经营绩效有相当重大影响;此为本研究探讨动机之二。综观上述所言,进行策略规划时,事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