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2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阜阳市第二十中学李贺强一、内容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在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它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渗透的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思想,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归纳出kyx(k≠0)图象的特征与性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作函数kyx(k≠0)图象的过程,通过画图更好的理解函数的增减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以及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一起交流讨论得到函数的性质,使他们体会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难点: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比较大小,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引出问题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请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是什么?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多少?因变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题2:我们研究函数一般都要研究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问题3:那么反比例函数也应该有自己的图象,大家想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吗?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问题4:。同桌分工,在材料单上,分别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xyxy66和xyxy66和师生共同总结画反比例函数应该注意些什么?1.列表时,选取的自变量的值,既要易于计算,又要便于描点,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取互为相反数的一对一对的数),多描一些点,这样既可以方便连线,又可以使图象精确。2.描点时要严格按照表中所列的对应值描点,绝对不能把点的位置描错。3.连线时一定要养成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画线,必须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不能用折线连接。学生独立作图,教师巡视,适时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完成后,教师选择几个在班级中展示,对于多数学生都容易犯的错误给予集体订正。展示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给出图象的完整作图过程。(三)合作探究、得出结论问题5: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图象总结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学生讨论,不同的k的取值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影响。学生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播。1.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问题6:请同学们把表格填一下。函数大致图像图像位置变化趋势函数性质xky问题7: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能与x轴、y轴相交吗?2.为什么在性质里有“在每个象限内”这句话?(四)例题剖析、学以致用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21kyx,如果这个函数图象在它所在的象限内,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k的取值范围。教师多媒体出示例题,请学生板演,教师订正,最后给出给出解答过程。(五)牛刀小试、能力提升1.已知函数25(1)mymx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xyxy66和(A)2(B)-2(C)±2(D)122.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是()3.如图所示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A.y=5xB.y=2x+3C.D.xy34、填空:(1)反比例函数xy5的图象在第______象限.(2)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___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______.5.已知(x1,y1),(x2,y2),(x3,y3)是反比例函数4yx的图象上的三个点,且x1<x2<0,x3>0,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3<y1<y2(B)y2<y1<y3(C)y1<y2<y3(D)y3<y2<y1(六)拓展延伸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6yx的图象上,且横坐标为2,过点A作x轴与yOxy4xyO轴的垂线,与坐标轴组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变式1:若A的坐标为(a,b)求矩形的面积。变式2:在反比例函数xky上,若A的坐标为(a,b)求矩形的面积。(七)自我反思、总结收获1.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反比例函数?2.在这些环节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3.从中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八)布置作业、分层优化必做题:第8页的第1题和第2题。选做题: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3yx(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x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