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征求意见稿)一、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计划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1、油井利用率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Kc=nxnz−ny×100%…………………………(1)式中:Kc——油井利用率,%;nx——开井数,口;nz——总井数,口;ny——计划关井数,口。注:①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或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②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③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2、采油时率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fr=∑Dr−∑Dw∑Dr×100%……………………(2)∑Dw=∑TL24………………………(3)式中:fr——采油时率,%;∑Dr——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Dw——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TL——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h。注: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等时间,不包括测压停产、措施、大修等正常安排的停井时间。③间开井等待液面上升的时间应计入生产时间内(即间开井应按照正常生产井来计算采油时率)。④月度采油时率以当月数据统计,季度采油时率以季度累计数据统计(即第一季度统计1-3月累计数据、第二季度统计4-6月累计数据、第三季度统计7-9月累计数据、第四季度统计10-12月累计数据),半年采油时率统计1-6月累计数据,年度采油时率统计1-12月累计数据。3、泵效泵效指抽油泵实际日产液量与理论日产液量之比。ηd=QsQL×100%……………………(4)ηp=∑Qs∑QL×100%……………………(5)QL=60FSnt=4.71×10−5SnD2t………………(6)式中:ηd——单井泵效,%;Qs——单井实际日产液量,m3/d;QL——单井抽油泵理论日产液量,m3/d;ηp——平均泵效,%;∑Qs——统计井的Qs之和,m3/d;∑QL——统计井的QL之和,m3/d;F——抽油泵活塞截面积,m2;S——光杆冲程,m;n——冲次,min-1;D——泵径,mm;t——生产时间(连续抽油井为24h,间歇抽油井按实际生产时间计算),h。注:①泵效按月度统计,月内进行S(冲程)、n(冲次)、D(泵径)等参数调整的,以生产时间较长的参数计算泵效,如果调整前后参数的生产时间相同,则以最近一次的参数计算泵效。②季度泵效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泵效为准,半年泵效以6月的泵效为准,年度泵效以12月的泵效为准。③平均泵效的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泵效大于80%和连喷带抽井不参加平均泵效的统计。④稠油(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在50厘泊以上,地面20℃时的原油比重在0.9以上)井的泵效另行统计,计算方法同稀油。4、检泵周期(1)单井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A、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C、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E、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