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临床检验室全血细胞分析本组实验采用ACT.5diff血细胞分析仪。国际推荐的标准样品为K2EDTA抗凝全血2ml,紫管实验方法为电阻法。送检时间:随时报告时间:急诊20分钟,普通当日发出报告项目共18项。白细胞:WBC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月-2岁(11-12)×10^9/L;儿童(5-12)×10^9/L临床意义:生理性增高:新生儿期WBC计数较高,活动和进食后较高,下午较高,剧烈运动、剧痛可使WBC短时增高。病理性增高:细菌感染、急性出血等引起。生理性减低:早晨较低,病理性减低:病毒感染,X线照射等。红细胞:RBC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生理性增高:新生儿,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高山居民;病理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生理性减低妊娠中后期;病理性减低:各种原因贫血,各种原因溶血,慢性失血者。血红蛋白:Hg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生理性增高:新生儿,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高山居民;病理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生理性减低妊娠中后期;病理性减低:各种原因贫血,各种原因溶血,慢性失血者。红细胞比积:HCT参考值:温氏法男性:0.40-0.54女性:0.37-0.47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贫血分类MCVMCHMCHC贫血正细胞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大细胞贫血增高增高正常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的贫血小细胞贫血减低减低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减低减低减低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生理性增高:剧烈运动后暂时升高;病理性增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后及脾切除术后等;生理性减低:新生儿较婴儿低,女性经期前较低;病理性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等。淋巴细胞百分比:LY%参考值:20-40%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结核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减低:见于接触放射线、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激素等。淋巴细胞:LY#参考值:0.8-4.0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结核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减低:见于接触放射线、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激素等。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参考值:0.5-5.0%临床意义: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可增加。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可见减少。嗜酸性粒细胞:E0#参考值:0.02-0.5临床意义: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可增加。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可见减少。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参考值:0-2%临床意义:增多:见于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嗜碱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BA#参考值:0-1临床意义:增多:见于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嗜碱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参考值:50-70%临床意义:急性细菌性感染、急性药物或代谢物中毒、严重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均可见增加。伤寒、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射线、脾功能亢进等可引起降低。中性粒细胞:NE#参考值:2-7临床意义:急性细菌性感染、急性药物或代谢物中毒、严重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均可见增加。伤寒、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射线、脾功能亢进等可引起降低。单核细胞百分比:MO%参考值:3-8%临床意义:增加见于某些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结缔组织病等。单核细胞:MO#参考值:0.12-1.0临床意义:增加见于某些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结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