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完善救助管理实施意见各街道部门要将三级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发明先进经验,坚持特色,推进和谐建设。努力实现高丽书记提出的确保人人过得去,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争取人人过得好”目标,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街一级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达到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效果,使我区保证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让区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效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委全会精神,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结合区情特点,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思路,完善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重心下移,通过落实“3321工作任务,推行街道街域化管理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实现进一步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拓宽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效果的目的形成组织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保证人性化、具有特色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机制,为构建和谐打下稳定的社会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原则;3坚持街域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4坚持制度落实、机制保证、不时创新的原则。三、重点工作确保人人过得去。1明确三个救助层面。将全区困难群众确定为三个救助层面。第一层面是低保户,经过深入摸底调查。此类困难户依照国家政策享受最低生活保证;第二层面是低保边缘户,此类困难户依照我市政策享受生活保证;第三层面是低收入困难家庭,此类困难户是区所确定的重点帮扶对象。第1页共4页实行街域管理新机制。2完善三级网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新型管理模式。实行街道对街域内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负责制,突出街道掌握底数更清、解情况更实、落实政策更快的优势。即在全区统筹布置、统一规范、统一考核的基础上,将社会救助工作的责、权、利”统一下沉到街道。各街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组织,对街域内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就业再就业和接受社会捐赠等各项扶贫助困工作负总责。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区、街、居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在帮扶困难群众中的重要作用。运行区街民生服务中心。3建立两级实物救助平台。区慈善协会指导下,区民生服务中心是市第一个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区助困办领导下。以保证和改善民生为宗旨,面向全区困难群众开展实物救助、接受社会捐赠的基地。全区要以此为龙头,12个街分别建成民生服务分中心。区民生服务中心及各街民生服务分中心要在区助困办领导下实施实物救助工作,全区形成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配送的实物救助两级平台。推广王顶堤等街道试点经验4建立一套托底救助工作模式。要在街域范围内实施以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和就业再就业等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托底救助,为进一步加大对各层面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对困难群众实行全方位帮扶,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区助困办要发挥统筹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推广王顶堤等街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时树立新典型,使以街域为主体的托底救助模式更加完善。各街道要依照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困难家庭动态管理制度、专项救助资金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发明新业绩,力争使本街域内社会救助工作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四、主要任务(一)加强街一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各街道要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第2页共4页组,1成立街域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街道对街域内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管理。各社区居委会要相应成立工作小组,配合街道做好日常救助工作。各街成立慈善协会分会,2成立街道慈善协会分会和红十字会。结合区慈善协会换届。负责全区大型公益捐赠活动中,街域内款物的募集、日常捐赠款物的接收以及捐赠物资的统一调配和上缴发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资源的有效整合。(二)完善街一级社会救助责任制度及时掌握本街域和各社区困难家庭的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