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方剂学发展简史VIP免费

方剂学发展简史_第1页
1/33
方剂学发展简史_第2页
2/33
方剂学发展简史_第3页
3/33
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3页总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学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过2000多年的辛勤努力,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大致经历了萌芽、酝酿、形成、发展等四个历史时期。寻察方剂学发展变化的轨迹,熟悉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方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对于学好方剂学是十分重要的。兹以历史发展的前后为序,略述方剂学发展的简史。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周代)方剂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我们的祖先靠采集草木果实,捕猎禽兽充作饮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相反,有时也正因为这些缘故,原有的病痛却得到好转或痊愈。因而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辩别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经无数次的反复体验,集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口耳相传,进而发展到有意识地进行食用,才初步懂得了简单的药物知识。“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使民知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的记述,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至夏代,农业、手工业已有显著发展,从出土文物中发现夏代的陶釜、陶罐等烹调器具已较精致,商代铜制的饮食器皿更为精巧,这就为修治和煎煮药物提供了条件。据文献记载,商代的伊尹创制了汤药。正如晋初皇甫谧《甲乙经·序》载曰:“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汤药的创制是民间用药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商代完成的用药经验的一项重大总结。汤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它标志了方剂的诞生。方剂产生的上限年代已无法确定,但据《周礼》中关于“和药”“和齐”的记载,周代已经通行将药物配合成方剂,煎成汤液用于治病。但当时也只是初步的,没有理法指导,只第2页共33页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3页是对症治疗,作为方剂学这门学科来讲,也只不过是萌芽状态而已。二、蕴酿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明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医与巫初步分业,加之春秋未叶文化学术发达,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使医学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方剂亦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创制了方剂理论和一定数量的方剂与剂型。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一部医方书籍,即《五十二病方》。此书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五十二病方》全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方剂学成就,总数有280首,以内服及外用方剂为主。从应用形式看,属对病或对症治疗,无理法指导,属方剂的低级阶段。随后出现的《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是一部祖国医学的理论性经典著作。该书载方13方,剂型有汤、丸、膏、丹、饮、酒醴六种,并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有关治则、治法、组方模式和因病而异灵活组方等,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由于医药文化进一步发展,医药方书便逐渐增多。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计有经方十一家,274卷。这里的“经方”并非后世所谓仲景方的“经方”,而是广义的方剂类书箱。这些“经方”虽均已佚失,但说明方剂在汉代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按病归类,编为专书。东汉末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书中共载方314首,其论理明畅,辨证精确,立法严谨,组方全面,用药精当,并对煎服法及服药后反应、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说明,继承发扬了汉以前的中医药理论,其中凝聚着丰富的实践知识,是现存所见到的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垂范后世,对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魏晋南北朝至明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农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加之文化学术兴盛,医药事业发展,相继出现了葛洪、孙思邈、王涛、成无已、金元四大家、张景岳等对方剂有着卓越贡献的名家,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方剂学的形成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方剂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方剂学发展简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