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职工号:职工名字:工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A)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A.县B.市C.省D.地区(2)在应急管理中,(C)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A.预防B.准备C.响应D.恢复(3)(A)应急机构是整个应急救援系统的重心,主要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各个机构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救援行动,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各种信息支持等。A.应急救援中心B.应急救援专家组C.消防与抢险D.信息发布中心(4)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B)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尽可能、尽快地控制并消除事故,营救受害人员。A.应急救援专家组B.消防与抢险C.医疗救治D.洗消去污组织(5)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D)A.只包含①B.包含①、②C.包含①、③D.包含①、②、③(6)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属于应急训练的(A)A.基础培训与训练B.专业训练C.战术训练D.其他训练(7)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演练的成功,(A)人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A.参演人员B.模拟人员C.评价人员D.观摩人员(8)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D)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构成。A.属地为主B.公众动员C.法制基础D.分级响应(9)属地为主强调(A)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A.安全第一B.第一反应C.以人为本D.第二反应(10)(B)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11)在高温场所,作业人员出现体温在39℃以上,突然昏倒,皮肤干热、无汗等症状,应该判定其为(B)。A.感冒B.重症中暑C.中毒(12)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应该是(A)。A.观察伤者有无意识B对出血部位进行包扎C.进行心脏按摩(13)在下列确认患者有无意识的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C)。A.在患者耳边呼叫B轻轻拍打患者肩部C.用力敲打患者头部(14)以下(A)症状应判断为患者无呼吸?A.胸部有起伏,但口鼻处感受不到空气进出B.感到患者呼吸急促C.感受患者口鼻处空气进出较弱(15)以下(A)方法不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A.下颚向胸部靠近B.下颚抬高,头部后仰C.解开衣领、松开领带(16)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以下(C)表述是错误的?A.吹气时,要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子B.每次吹气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隙C.每分钟吹气次数不得超过10次(17)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B)放在按压位置。A.手背面B.手掌掌根部位C.手掌指端部位(18)对成人进行心脏按摩时,操作人员肘部要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将患者胸部向下按压约(B)厘米。A.1~2B.3~5C.5~7(19)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时,在以下(C)情况下可以停止进行。A.操作人员疲劳B.患者有一定反应C.呼吸和心跳均得到充分恢复(20)以下物品中(A)不能用作止血带。A.铁丝B.领带C.毛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发现患者无意识时,如果没有呼吸则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没有脉搏则要进行(心脏按摩)。(2)进行心脏按摩时,要注意保持好节奏,每分钟的按压速度一般为(80~100)次左右。(3)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被称为死亡的三大特征。(4)常用的用于包扎伤口的材料物品有(三角巾)、绷带、纱布等。(5)如果是上股受伤出血,应尽量把受伤部位置于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减少出血。(6)下图所示为(避险处)的指示标志。(7)当人误食有毒食品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催吐),如用手指轻碰病人咽后壁,从而使其将胃内容物排出。(8)把溺水人员救上岸后,一是要迅速清除其口鼻内的污物,打开气道;二是要马上进行(控水),使溺水者呼吸道和肚子里的水排出来;同时根据其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