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优秀美术录像课、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以刀代笔》教学案例设计(授课人:高晓丹单位:禅城区南庄三中地区:佛山市)一、教学理念1、指导思想:本课在用笔绘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独具特点的绘画方式——版画。运用大量的范画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制作版画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并通过实际制作,制版印刷完成平面绘画作品。2、设计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四个阶段(引导——认知——实践——评价)完成教学、运用猜谜导入,激发兴趣——讨论分析、掌握方法——欣赏评述、感受设计——亲身实践、创意无限——展示作品、师生互评的线索逐步展开,动静结合,以猜谜讨论、欣赏、评述、合作、创作等多种合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表现语言。2、过程与方法:引采用作品猜谜、欣赏、比较、小组讨论探究及亲身实践等方式,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制作黑白木刻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感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以刀代笔》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内2容集绘画、雕刻、木版、印刷为一体。学生构思绘制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借助油墨或颜料,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展现强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由于木版画制作的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的创造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利用本课作业办一期木刻版画作品展,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再利用所学的版画知识与技能自制一张小巧可爱的藏书票,培养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但对版画知识了解较少,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理解版画与用笔绘画的不同之处时,让他们亲身制作简单可行的造型,在印刷技巧方面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教学难点:(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二课时)藏书票的设计与印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木版、刻刀、颜料(油墨)、滚筒、印纸、版画图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木版、刻刀、颜料(油墨)、滚筒、印纸。七、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3A.引导阶段:教师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设计意图:引导启发,感知版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木刻版画的形式、样式及其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B.认知阶段:1)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的艺术:①.对比“明暗素描头像”和《正面的自画像》(珂勒惠支),观察木刻刀的用法: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有着不同的艺术感觉。果断直率的刀法很有感染力。试一试:在废旧小木板上试一试三角刀和圆刀,刻出的线条有何不同?小结: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细线,圆刀主要用于刻柔和的线和大块的面。②.对比《我在海上一辈子》(黄永玉)和《晚归》(王良俭),你觉得这两幅版画的风格有何区别?小结:利用不同的刀法语言,可以表现出细腻、粗犷、质朴等不同的4艺术感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对比以及对刻刀的亲手尝试,让学生亲自体会三角刀和圆刀所刻出的线条的不同,并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既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