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XX年春季小麦管理意见20XX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今年我市小麦生产,播种基础较好,墒情适宜,播种质量高,冬前田间管理到位,冬前苗情明显好于去年,是近几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据冬前调查,苗情主要特点:一是群体合理,个体比较健壮。全市小麦平均亩茎数为61.7万,单株分蘖为3.8个,主茎叶片数平均为6.2片,单株次生根为5.7条,分别比上年增5.9万、0.4个、0.6片、0.8条。二是一、二类苗增加,三类苗减少。全市270.3亩小麦,一类苗占播种面积的64.76%,比去年增加了1.58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播种面积的28.47%,比去年增加了0.07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播种面积的6.01%,比去年减少了2.19个百分点;旺苗占播种面积的0.76%,比去年增加了0.56个百分点。三是墒情好。播种后全市降雨量偏多,目前墒情较好。主要不利因素:一是部分麦田出现旺长。由于今年玉米收获偏早,播种时墒情好,个别地块播种早,播量偏大,部分麦田出现旺长现象。二是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少,地下害虫和草害有所发生。受去年11月下旬雨雪降温,影响了开展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少。部分地块地下害虫和草害较重。三是部分麦田遭受不同程度冻害。受去年11月下旬大幅降温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特别一些弱冬性小麦冻害较重。针对我市当前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要立足“控旺防冻,早除草,合理肥水”,突出分类管理,构建各类麦田的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一、镇压划锄,控旺保墒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让土壤与小麦根系接触紧密,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少水分蒸发。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一定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第1页共6页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划锄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划锄要和镇压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二、适时化学除草,控制草害发生冬前降温较早,雨雪偏多,致全市麦田化学除草面积较小,有利于杂草生长,各地要高度重视除草工作。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抓住春季防除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要注意在适期内尽量提前,以免形成药害和残留。春季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要在小麦返青初期及早除草,杂草越小除草效果越好。早春气温波动大,除草前应关注气象预报,喷药前后3天不宜有强降温天气(最低温0℃以下)。白天喷施除草剂时气温要高于10℃(日平均气温8℃以上),这不仅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也可避免发生药害。某些除草剂春季施用过晚,易产生药害和残留,春天化学除草不要晚于3月底。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记载的防除对象和推荐剂量使用除草剂,过量使用易产生药害。对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克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加水喷雾防治,对抗性双子叶杂草猪殃殃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或5.8%双氟o唑嘧胺乳油10毫升防治。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亩用30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g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每亩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对抗性单子叶杂草雀麦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12.5g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g防治。以上药剂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或者选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复配制剂。春季麦田化学除草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药剂。三、科学运筹肥水,分类指导,保壮控旺促弱今年我市春季麦田管理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第2页共6页调控群体与个体,为今年小麦丰产打下坚实基础。(一)旺长麦田旺苗麦田一般冬前亩群体达80万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叶片细长,拔节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