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话语转换机制研究摘要。话语转换是时代变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需要的回应。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话语转换是基于党自身所处的内外部因素而做出的积极性调适,这是体现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中作风建设的话语转换路径为新时期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话语转换可资借鉴的经验,深入把握作风建设话语转换的动力因素和现实价值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话语转换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和传统文化渊源,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作风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话语转化为显著标志,作风建设的话语转换深刻反映着思想的承袭与创新。话语转化与思想演变是亦步亦趋的,维特根斯坦认为:“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我们不能思我们不能思的东西;因此也不能说我们不能思的东西。”〔1〕话语究其本质是语言和思想的结合体,话语不仅是思想的表达介质,同样也是思想本身,体现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话语的转换与思想的发展具有统一性,话语转换机制的研究与思想的与时俱进具有密切关系。积极探究党的作风建设话语转换的机制,对于当前构建群众路线教育长效机制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话语转换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经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话语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一)党的作风建设话语转换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建的重要内容,时代的变迁推动着作风建设思想话语的变迁与转换。1.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员和党的形象展现与观念的传递,是党的成员、组织和干部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达形式,从结构上讲,第1页共10页包括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九十多年历程中,作风建设理论在继承的前提下与时俱进,话语转换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理论的演进。作风建设的关键是思想作风的建设,思想作风的价值呈现表现在理论的实现,理论建构作为一种应然应当对作风建设的现状和规律倾注更多的关照,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是规律发挥作用的场所,话语转换的视角为作风建设的良序推进提供了实然基础上合规律性的切入点。2.作风建设的话语转换当前对话语一词的概念界定,目前学界并无定论,在此不对话语的多学科界定进行赘述。简言之,话语作为语言的实践形式,在特定语境中基于一定语言规则和规制条件表达出来的符号系统,其使人处于主体地位来描述、沟通和建构社会实体和社会关系〔2〕。话语理论将人置于主体位置,这对于从作风建设主体角度探究理论建构和价值认同具有重要的启示,便于将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的和归宿真正统一起来。话语一方面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影响,另一方面话语具有建构性,可以对社会结构施加影响和发挥作用。同时话语是解释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语言和思想的结合体。正是话语所具有的建构性和能动性决定了话语在理论实现中的价值。西方社会科学领域自福柯以降,话语作为一种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话语理论在中国的渐次接受,这一重要分析思想为我们分析现实形势与党的作风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透过话语转换的视角深入探讨和创新作风建设的新机制具有独特的作用。(二)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话语转换历程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作风建设思想与实践的演进来看,作风建设的话语在沿袭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特色。作风建设的精神实质在不同历史时期一脉相承,皆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首位和关键,始终贯以先进性建设并以思想政治教育对党风的塑造来促进社会风气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推进态势和建设格局也是各有侧重,话语转换的脉络客观深刻第2页共10页地展现了作风建设的时代特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话语转换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党的作风建设首先与军事斗争存在紧密的关系,井冈山斗争时期处于初步探索和感性认识阶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