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矿山救护工作总结VIP免费

矿山救护工作总结_第1页
1/5
矿山救护工作总结_第2页
2/5
矿山救护工作总结_第3页
3/5
矿山救护工作总结矿山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论文班级:11级安管姓名:邢海滨学号:07071101009试论煤尘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条件,有什么危害;在采煤工作中和掘进工作中应该怎样避免这类事故。摘要。在矿井生产建设中,发生灾害的可能性极大。尤其是矿井灾害爆炸事故的危害性尤为严重。因此,必须制定周密的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掌握重大灾变事故的处理原则方法和救援技术。发生矿井灾变爆炸事故,必须首先对爆炸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了解事故的灾害性,坚持自救和抢先救灾相结合的处理措施,以便进行更好的抢险救灾指挥和救护,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关键词:类型和特点、灾害性、指挥、自救、处理措施正文。煤矿灾变爆炸事故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还严重破坏生产系统,甚至还会引发事故的连续发生,给抢险救灾工作增加难度。因此,当矿井灾变爆炸事故发生后,如何采取正确的抢险救灾处理措施,积极救援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以及有效地防止突变事故的连续发生,是十分重要的。1、矿井灾变爆炸事故类型及特点在煤矿事故中,煤矿事故一直居于首位,且爆炸产生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尤为严重。造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物质是瓦斯和煤尘。生产过程涌出瓦斯与井下空气混合的气体,以及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爆性煤尘,一旦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引爆高温热源时,即可发生灾变性爆炸酿成重大的矿井灾害事故。按其灾变爆炸事故特点、波及范围和破坏程度可分为局部爆炸、大型爆炸和连续爆炸三种类型。如果对矿井灾变爆炸事故的类型不明确,有可能在救灾过程中再次发生爆炸事故,使得抢险救援工作中途停止,使得救援人员受伤或者遇难。2、矿井爆炸事故的灾害性了解爆炸事故的灾害性能为事故救援方案的确定提供一些第1页共5页资料,并预测在抢险救援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意外状况的应急对策。矿井爆炸事故的灾害性有以下三点:事故伤亡惨重、诱发矿井其他事故的发生、连续性爆炸。3、灾区人员撤离和自救措施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自救方法得当,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减少人员的伤亡。矿井灾害事故发生时,按照安全抢险救灾的行动原则,首要任务是安全撤离人员和组织自救。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中规定组织灾区人员撤离和自救的主要措施如下:(1)及时通知灾区和受灾害威胁区域人员撤离的方法(如电话、音响、特殊气味等),以及安全撤离的组织自救方法。(2)事故灾区和受灾害威胁区域人员撤离避灾线路、照明设施、路标及临时避难硐室位置。(3)灾害事故的控制方法、实施措施步骤及使用条件。(4)发生事故后,对井下人员的统计方法进入井人员和人数的控制方法。(5)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人员行动路线和向避灾待救人员供给空气、食物和水的方法。4、矿井爆炸事故的处理矿井爆炸事故的处理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到安全、迅速地完成抢救遇险人员、扑灭灾情和恢复生产工作。矿山救护队除了明确处理矿井爆炸任务和发挥指战员的智慧、勇敢精神外,还要采区安全有效的抢险救灾技术措施。4.1抢险救援措施(1)选择最短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达到遇险人员最多的地点进行侦察、抢救。其方法:一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二是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选择哪条路线进入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确定。一般来说,救护力量少时,要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因为在空气新鲜的巷道中行进,对保持救护队的战斗力,减少队员体力消耗有利。如果爆炸后,进风巷道跨塌、冒顶和堵塞,一时难以清理、维修,也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但在第2页共5页回风中行进,有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威胁,救护队员的行进速度较慢,可是,这一带往往也是遇险人员较集中的地方,救护力量多时,可以同时从进回风两侧派人进入。(2)迅速恢复灾区通风。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迅速恢复灾区的通风,排除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让新鲜空气不断供给灾区,是抢救遇险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查明有无火源存在,否则回再次引起爆炸。(3)反风。在紧急抢救遇险人员的特殊情况下,爆炸产生的大量有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矿山救护工作总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