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文献号】1-622【原文出处】镇江师专学报:社科版【原刊期号】199703【原刊页号】72-75【分类号】B4【分类名】心理学【作者】周龙影【复印期号】199710【标题】元认知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正文】元认知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元认知是一种高级的认知,它通常被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也有人称它为超级认知。如果说对刚读完的材料加以概括是认知的过程,那么对认知过程的概括就是元认知。具体说,元认知既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与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元认知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弗劳威尔,他把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个方面。元认知知识是人们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是指人们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的了解,比如某学生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或觉得自己的语文比数学好等等,后者是指人们对认知策略或如何解决认知任务的知识,如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差便会采取种种辅助记忆的措施加以补救,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什么时候使用这些措施就属于程序性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保持和从事认知活动时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如在考试时,一个学生可能觉得试卷前面的题目容易,答得很顺手,而后面的题目比较难,感到很着急。它既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或不大清晰。元认知体验的持续时间可短可长,在具体内容上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可以是对知的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它在认知活动进行之前、之中或之后都有可能产生。许多元认知体验与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取得的进展有关,如感到自己在理解所阅读的材料时突然遇到障碍,或者觉得正要解决的问题很容易等等。另外,在需要认真反复思考的认知活动时特别有可能产生元认知体验。如要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时,不仅要反复思考而且还要对自己的思考作反复的思考:“我这样想对不对,是不是一时冲动”等等。这便是对认知的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在认知任务的完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你突然意识到刚刚作出的决定是不明智的,便会促使你重新考虑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或者重新作出决定等等。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元认知体验是在获得有关的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元认知知识则会由于元认知体验提供的信息而不断得到发展。同时,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知识又不能区分开,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包含,相互转化,持续而稳定的元认知体验可以成为元认知知识,而元认知知识又指导着元认知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元认知体验的内容。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认知行为(或策略)不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着对认知活动的监控、调节。元认知在许多不同的认知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包括口头信息交流、阅读理解、写作、语言习得、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社会认知和各种形式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等等。同时,元认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能力、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行为矫正、人格发展、教育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家对元认知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作了大量研究。研究发现天才儿童与非天才儿童、正常儿童与迟钝儿童以及年龄较大儿童与年龄较小儿童在思维和认知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元认知方面,也就是说天才儿童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更善于运用认知策略,并对认知错误作出及时的修改。如同时让学前儿童与小学生学习一段材料,直到他们能确信自己能完整回忆出来为止,小学生在学习这段材料一段时间以后,说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通常实际情况与他们所说的是吻合的,即小学生能正确地回忆每一部分材料;而学前儿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但实际并非如此,他们往往不能完整回忆材料,这是因为学前儿童不能象小学生那样有效地监控和调节自己当前的记忆,而控制和调节自己当前的记忆正是元认知(具体说是元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元认知的角度来考虑,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