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基层组织建设汇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在基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关键在基层各级党组织。一、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做法,毛泽东十分重视党支部的作用,他曾说:“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指出:“提这样的口号,那样的口号,这样的方针,那样的方针,只要有了基层工作,有了经常工作,才有希望落实。否则只发号召,做指示,发下去就像石头掉在大海里,影子都不见”。新一届中央与时俱进,创新执政理念,更加重视基层组织建设。胡锦涛也指出:“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和不懈努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密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第二,充分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执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每一个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并参加其中的活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组织原则。我们党的7000多万党员分布在约345.1万个党的基层组织之中,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健全而充满活力,党的整个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也是我们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我们这个特定的执政党而言,如果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很弱,党的执政能力就失去厚实基础。江泽民有过生动的比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执政能力大小、强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第1页共4页基层党组织处于建设与改革的第一线,是总结、创新推动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终源泉和主要动力。第三,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紧迫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承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使命以及党的自身状况的重大变化,既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贡献,也锻造了一支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干部队伍。但是,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来看,党的基层组织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群众说的好:不会致富的干部,不能当干部;自己富了,不带动大家致富,不是好干部。当前一些基层干部观念守旧,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不善学习,不懂管理,市场知识缺乏,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志大才疏,发展观念滞后。在一个单位,一个村子,干了几年,或十几年,工作毫无起色,所在单位,仍然是“江山依旧,面貌未改”。一些党员脱离群众,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心态浮躁,境界低下,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把庸俗的“帮把”习气带到组织生活中,影响团结,贻误工作,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党的基层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本领不大。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对基层党的组织率领群第2页共4页众奔小康的愿望非常迫切。但是基层党组织由于种种原因,办法不多,思路不广,导致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的组织失去信心,而逐渐向“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