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练习题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的关系问题。A思维和存在B人和自然界C主体和客体D实践和认识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4.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B)。A.哲学是一门抽象的理性学说,具体科学是具体化感性学说B.哲学研究世界发展最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单一领域或方面的规律C.哲学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具体科学没有国界,是超阶级的学说D.哲学思想源于理论斗争,具体科学研究源于实践需要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B)A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对抗的矛盾和非对抗的矛盾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7、下列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治病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插秧D.科学家进行水稻试验8、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无所谓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D)。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9、度是指(C)A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B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D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方面1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B)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C)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15、发展的实质是(D)2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1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1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D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D)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C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和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D)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实践观点21、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22、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标准是(A)。A.生产力的发展B.民主程度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变D.社会秩序的稳定2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4、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要素是(C)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劳动工具26、在生产关系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