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结合县安委会《关于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制定本方案。一、工作任务按照《**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确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县的通知》精神,**县被确定为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县。在试点县域内建立健全县、镇办和企业多层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形成企业安全生产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报、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二、时间安排我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从现在起到8月底,分四个阶段进行。(一)风险排查分类分级阶段(7月25前)。1、安排部署开展培训。各镇办各部门和企业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行业部门安全风险辨识、分类、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明晰安全风险辨识和事故隐患判定的标准;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各环节的可操作制度规定;对各镇办、部门、企业开展宣传培训。(各镇办、各部门、各企业)2、排查风险分类造册。对本企业所有岗位、环节(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施工场所、班组岗位、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点,综合考虑-2-起因物、致害物、引发事故的诱导性原因、伤害方式等,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或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物质),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点,分别确定1级(重大风险)、2级(较大风险)、3级(一般风险)、4级(低风险)4个安全风险等级。填写风险点登记表清单(附件2)、汇总造册,绘制企业四色安全风险点分布图,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上报属地镇办和行业主管部门。(各企业)3、评估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属地镇办、行业监管部门对企业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企业整体风险等级,对辖区、行业内企业进行分类分级,汇总辖区、行业内企业风险分类分级情况,编制辖区、行业内企业分级分类管控示意图和企业四色安全风险分布示意图,并上报县安委办。(各镇办、行业部门)4、县安委办根据各镇办、行业部门上报的辖区、行业内企业风险分级分类情况,编制全县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控示意图和企业四色安全风险分布示意图。(二)定责管控警示公告阶段(7月26日至7月31日)。1、明确措施定责管控。企业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明确安全风险的具体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现场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达到回避、降低风险的目的。风险点管控责任按照1级(重大风险)、2级(较大风险)、3级(一般风险)、4级(低风险)逐一落实到公司、车间、班组和岗位,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实现安全风险的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点分级管控责任措施台账(附件3、4),并上报属地镇办和行业主管部门。(各企业)2、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各企业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公告栏,公告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管控教育培训,使员工掌握本单位主要风险点的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熟悉并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技能;制作全员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本岗位的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3-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必须设置明显风险警示标志,加强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各企业)3、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各镇办、部门按照“分区域、分级别”原则,实施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