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机构改革模块运行机制大党建模块运行机制一、基层党建工作定期研判机制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成员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复盘上周工作,明确本周工作任务;基层党建工作例会,由组织委员牵头,召集党建工作办公室人员、社区副书记,交流、部署基层党建工作。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可随时召开。党建工作月度研判会,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召集党委成员,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会前由街道组织委员明确议题,提前发各党委委员酝酿。二、党建项目推进机制将党建工作量化为具体项目,明确项目目标、责任人和时间节点,逐项推进各项党建工作。1、项目申报:明确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领办2个书记党建项目,相应的街道联系班子参与指导。项目申报时间集中在每年1月份。2、项目审核:第一轮由街道组织委员召集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召开项目讨论会;第二轮由街道党工委召集大党建模块相应组成人员讨论项目可行性;第三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召集班子成员,逐个讨论、确定当年的党建项目。3、项目实施:各社区书记领办各自的2个项目,联系班子负责把关,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进展跟进。4、经费保障:每年拨付每个社区15万元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党建工作项目经费可从该项经费支出。三、“红色物业联盟”工作机制突出“党建统领一根红线”,进一步打通红色脉络,致力于“红色物业联盟”作用发挥,总结形成以“红色体系构建”第1页共9页“红色业委会运行”“红色物业服务选聘监管”和“红色网格力量作用发挥”“四位一体”标准化体系,定期总结工作中的方法、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突出用好“党建+”模式,深入实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全力构建“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各类社会组织”的“红色物业联盟”。压实网格责任,发挥党员骨干作用,畅通各类主体间沟通联系渠道,串联整合基层党组织、党员等力量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新格局。总结形成了以“红色体系构建”“红色业委会运行”“红色物业服务选聘监管”和“红色网格力量作用发挥”“四位一体”标准化体系,定期总结工作中的方法、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的意见,在不断完善中改进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治理,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病”。四、“周二无会日”“四个一”工作机制以“周二无会日”为抓手,对组团联社工作及联社成员、红手印志愿者提出“四个一”工作要求,即一月一例会、一员一档案、一组一网格、一日一主题。一月一例会。确定“一月一例会、一周一碰头”工作机制。每月首个周二为“月例会日”,组织组团联社(村)成员召开工作例会,查找服务不足,改进服务方式,安排本月“无会日”重点工作,下发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在推进工作任务下沉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责任明确、运转有序、落实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取得成效。一员一档案:组团成员及“红手印”志愿者人手一份“服务清单”,团长每月对“服务清单”进行整理和检查:每周二是否都参加了组团活动。是否执行组团服务清单。服务清单是否及时更新。清单内服务开展进度如何,有何成效。“一员一档”让组团服务有了“抓手”,也让“周二无会日”更加规范和有序。一组一网格。积极打造“一组一网一阵地”服务模式,将组团联社成员和机关志愿者分组至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制定服务清单,解决当前组团联社在服务上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弊端,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科学化水平,实施第2页共9页团长负责制,切实激发服务团队“以格为家”的服务意识。一日一主题:为更好地落实“周二无会日”制度,充分发挥组团服务基层的作用,每周二前夕,各社区根据区、街道的主题活动,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组团主题,制定“自选动作”,做到“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箭齐发。大协调模块运行机制一、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由模块牵头领导组织召开,定期对街道各项考核指标及阶段性工作推进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主体。二、月度重点工作督查制度月初制定月度重点督查清单,月中不定期开展督办并对工作滞后事项下达工作督办单,月末公示督办工作进展情况并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