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XX年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2008年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办函[2007]35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2008年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沧政办字〔2007〕56号)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控制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制定本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所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生产加工人员较少、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不具备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条件的食品生产者。一、指导思想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引导、规范、监管、便民”的方针,既要加强监管,保障安全,又要引导规范,方便群众。二、整治目标通过整治,努力实现四个“一批”。即严厉打击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的黑窝点;坚决关闭一批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积极帮扶一批具备一定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整合做大一批具有区域性集中加工特点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力争到2008年底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明显下降。三、工作原则坚持“全面监管、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政府领导,全面监管。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各乡镇政府对第1页共5页本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能将所有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纳入监管范围,通过严密监管,督促企业守法生产经营。(二)统一规范,分类实施。在坚持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坚决取缔的前提下,按照以下五种情况进行分类监管。1、证照情况。重点是督促没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证照;2、地理位置。地处人口密度较大XX县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重点监管,地处人口相对稀少农村地区的一般监管;3、风险情况。生产加工风险相对较高食品的重点监管,生产加工风险相对较低食品的一般监管;4、销售范围。销售范围在县级行政区域的重点监管,销售范围在乡镇或农村的有效监管。5、诚信情况。日常巡查或产品检验中出现问题的重点监管,产品质量比较安全稳定的可控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超过上述两种以上情况的应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三)突出重点,重心下移。将监管重心全面向基层转移,集中监管资源,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治理。(四)因地制宜,打扶结合。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模式整合规范,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既要加强打击,又要加强帮扶,因势利导,形成良好的监管和规范氛围。四、整治措施(一)进一步细化落实有关部门的食品生产监管职责。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取缔;对取得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质监部门负责监管;餐饮业、食堂等场所生产加工食品并当场出售消费的行为由卫生部门负责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及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有关部第2页共5页门在依法履行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和查处职责时,要加强配合,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对于同一问题,不得重复查处。(二)对暂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资格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实行有条件准许。工商部门在查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无照生产经营行为时,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加强引导和督促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合法经营。质监部门对取得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但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而生产已纳入准入制度管理产品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区分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一是对在XX县区及周边地区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的小作坊,要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