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发布,该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围绕这一目标提出的具体指标包括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等。——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纲要提出,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围绕2020年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在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方面,提出规范行政行为,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方面,提出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全球招聘制度。纲要还提出了10项重大政策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1、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青年英才开发计划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4、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5、文化名家工程6、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7、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9、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10、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11、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12、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焦点1党政人才可从社会选拔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解读】曾参与过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研究和调研的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心主任萧鸣政说,这打破了现存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壁垒。比如公务员队伍,除非企事业单位相关级别的人才能进去,否则凡进必考。但现在这种做法,就可以实现企事业人才可以到党政机关去,党政机关人才还可以到企业去,三个通道打通了,有利于人才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这三个系统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和配置人才,让人才适得其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认为,现在人才流动面临很多体制上的障碍,彼此之间有各自封闭的系统。现在人才纲要提出的新理念,使得人才流动更通畅,人才体系更开放,足以实现大的人才流动局面,实现人才的无障碍流动,有利于进一步激活人才。虽然提出这种理念和原则,但需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方案,有些要在制度上改革,有些需要在机制上有所创新。焦点2医院高校取消行政级别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