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救灾防病工作预案第一部分总则一、目的为预防、控制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疾病流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XX省救灾防病工作预案(试行)》,制定本预案。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疾病发生、流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三、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政府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疾病的监测,及时发现受灾疾病疫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控制疾病流行。(二)及时处置灾情发生后,一旦发生疫情,政府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三)依法管理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履行救灾防病职责,依法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第二部分组织指挥与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政府应当加强对救灾防病工作的领导,成立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一协调、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的救灾防病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做好救灾防病的应急处置工作。要组织督查队伍,对基层救灾防病工作及时督查。凡因工作失职造成疾病流行的,依法追究责任。二、部门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救灾防病及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制定救灾防病工作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报送与公布疫情信息;开展灾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消第1页共7页毒产品的监督管理;组建技术咨询专家组、防疫和医疗救护应急处置队;购置、储备和发放救灾防病药械。协助政府各相关部门开展救灾防病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救灾防病所需经费,监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建设、城管部门。负责环境卫生设施和城镇供水设施的修复以及垃圾、粪便、禽畜尸体等的清理。环保部门。负责灾后环境特别是水源的保护,对水源和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处理。经贸部门。负责救灾防病物资和药品的生产、储备、供应。药监部门。负责对防病治病药品的质量监管。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学校、托幼机构的卫生防病措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农业。水利部门。负责提供灾情信息,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家畜家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流动人口管理和灾区治安管理,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强制隔离措施,搞好疫点、疫区现场封锁;搞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交通、铁路部门。优先安排救灾防病物资及医疗防疫人员的运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对疫区的封锁、交通管制和检疫。民政部门。负责对灾民的安置和管理。广播电视部门和新闻单位。宣传党和政府对救灾防病的方针政策,宣传军民救灾防病的典型事迹,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爱卫会(办)。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以清理环境和消毒、杀虫、灭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三、保障措施(一)经费保障1、政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救灾防病所需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应根据灾情、疫情,安排必要的救灾防病紧急经费,由卫生行政部门结合防病预案的实施,统一安排使用。财政要从拨给民政部门的救灾款和民政部门接受的募捐款第2页共7页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防病救灾,民政、医药等部门接受的捐赠药品要转给卫生部门统筹安排。2、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优先安排,以保证防病治病工作的正常进行。3、政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提高监测能力。4、严格救灾防病经费、物资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决不允许贪污或挪作他用。同级审计、监察部门要进行跟踪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二)物资保障1、政府应根据历年灾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储备救灾防病药品。市级常年储备20万元以上的救灾防病药品和消毒器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应根据灾情、疫情监测情况,及时储备适量的预防性生物制品,以保证灾前、灾中、灾后的疾病预防和开展应急免疫工作。2、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要搞好救灾防病药品的供应,灾区急需的物资和药品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请求上一级相关部门支持解决。3、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的作用,积极组织发动社会募捐和争取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