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清洁绿化工程总结(XX)[推荐]第一篇:镇村清洁绿化工程总结(xx)[推荐]xx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洁绿化、美化工程工作汇报xx处于106国道与北太路交汇处,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有600多户村民,常住人口约2027人,流动人口约2000人,下辖7个经济社,民居占地0.5平方公里,根据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特点,以小区式管理模式为基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经济繁荣、生活富裕,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生态协调,治安良好、文明进步,管理民主、社会和谐”为目标,结合本村的实际,在村、社两级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同心同力,大力实施以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工程。北村村严格按照《XX县区“镇村清洁绿化工程”工作规划(2012—2016)》工作要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洁绿化、美化工程,对该项工作常抓不懈,改革创新,不断更新和完善长效的乡规民约和管理制度。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村“两委会”针对村内“六乱”现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地整治。我村制订了《北村村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和《村容村貌整治领导责任制》,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环境卫生专责小组”,创建了村“两委会”干部统筹管理,责任到人,专职到岗和第1页,共6页村民自主保洁的模式进行综合治理。二、一级管理,二级责任,村、社共管,全民参与我村开展环境整治、清洁绿化、美化工程工作,以“一级管理,二级责任,村、社共管,全民参与”为运行机制,由村委会作统一分工,统筹管理,村级保洁员由村委会统一聘用,薪酬由村支付;社级保洁员由各经济社聘用,薪酬由各经济社支付,全村的环境卫生,实行村、社两级共同负责的责任制管理模式。村辖区内企业、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北村村环境第1页共17页卫生管理规定》,对厂企、家庭、出租屋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在保洁员清洁后,居民自觉进行日常保洁工作。三、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村“两委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整治和清洁绿化美化工作的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措施,村“两委会”经研究修改汇编出《北村村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加强管理村内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改善村内人居和生活环境。明确村级保洁员必须在早上4:00准时开始清扫村内主干道水泥路面,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内道路(包括街巷)要保持畅通,严禁堆放杂物、建筑材料、工业废料、余泥土渣等,不准占道摆放;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在早上8:00前用包装袋将生活垃圾打包放在门口,由卫生专职保洁员上门收集,统一运到垃圾堆放点后由镇环卫站专车运送到压缩站处第2页,共6页理。四、注重用人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和奖惩机制我村环境卫生专职保洁员采用岗位合同聘用制,以照顾弱势群体家庭为原则,优先选聘困难户、孤寡户、因病因故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户等村民,并以退伍军人优先的原则,剩余名额再从报名村民中竞聘上岗。合同实行“一年一聘”,卫生专职保洁员队伍分为村、社两级,村级保洁员共9人,负责村内主干道路面的清洁和道路两旁绿化、小公园的护理和公厕的保洁工作;社级保洁员共14人,负责各经济社村民门口垃圾的清运工作。专职保洁员必须服从村委会的领导,遵守工作制度,全面完成各自责任区范围内的垃圾收集清运和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有责任和义务配合村委会做好全村环境卫生的监督和宣传工作,监督责任区范围内的住户(包括出租屋的外来暂住人员)遵守《北村村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监督住户周围的环境卫生实行“三包”。在人员管理上,村委会主管线口的干部经常与保洁人员进行思想上、行动上的沟通,实行“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令到保洁员能够做到工作与责任同村委会工作高度一致。与此同时村委会坚决贯彻执行以制度管人的原则,全面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对如不履行工作职责的保洁员,如出现第2页共17页村民有投诉该保洁员的,第一次作口头警告,第二次投诉的村委会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第三次投诉的村委会将与该保洁员解除聘用合同,停止聘用。五、注重效益,落实长效措施(一)充分认识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3页,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