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论文摘要:学生是未来的花朵,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关心,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尽量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做学生行为习惯的引路人。转变教育观念,把握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键词:学生;教育;班主任记得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乘务员指责一名乘客不讲卫生,随手把易拉罐扔到公交车的过道上,她弯下腰捡起易拉罐,然后打开车窗,把易拉罐扔到外面。从这则广告我们发现,这位乘务员有卫生意识,但她“”只顾公交车这个小家,“”却没有顾到像马路这样的公共场所的大家。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心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身心能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从自身做起,做以身作则的班主任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1)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崇尚严师出”高徒,长期以来,“”严师出高徒被看成是教育的训言。不可否认,历代“”严师确实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毛主席的国文老师袁老师在毛主席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对他的作文要求相当高。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仍有些教师为保持严师形象,对学生整天板着脸,让人无法亲近。这能和学生好好交流吗?其实,“”严师一词是指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质朴方正,学识深厚,不怒自威,自然为人爱戴。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想法缩短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距离缩短了,交谈起来才会自然、随和,彼此之间才能熟悉和了解。如:平时,可与学生多交流,开开玩笑,就谋事展开讨论,交谈时可以拉着学生的手,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等。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和家长差不多,对老师可以说真心话的。(2)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人之道也。真诚常常被当做是人际中的第一准则,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谈心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我时常想起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还是个班主任,我所教的学生中不乏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不乏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你怎么这样愚钝!”“你这种行为真叫我为你羞耻!”“你这么自私,真叫人讨厌!”诸如此类的话,有时真的要说出来,尽管当时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却不易直接表露,因为这样,你就伤害了学生的情感,“伤害的学生的自尊。如果换成我觉得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不赞赏你的这种行为。你是否想过你也许过于从自我出发去做事,这样别人能接受吗?”这类婉转的带有启发性的表达,就更为准确、有理性,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工作繁忙而且琐碎,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有生活上的烦恼。但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同时也是十分敏感的,更是十分脆弱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对学生都可能影响重大,而一旦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能花上十倍二十倍的心血和时间都难以挽回,所以,教师要用人本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也会用尊重和良好的表现来回报尊重和爱护自己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贴近学生,多一丝微笑,少一丝威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莫让教师威严成为师生交往的绊脚石!2.做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1)言传。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好的班级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合、列队、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排路队等,直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