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公推直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县*镇党委围绕如何选好农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这个重要课题,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以改革的精神和思路积极探索,选择条件成熟的坳口村作为试点,采用“公推直选”(由以前党员选举支部委员,再由支部委员选举支部书记的模式变为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的办法,让农民自己选举自己所信任的支部班子和支部书记,增加群众公认度,开创了*县“公推直选”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先河。做法:公推直选*县*镇坳口村地理位置偏远,共有7个自然村,197户,816人,21名党员,*年人均纯收入仅1600余元,还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年为1687元)。近年来,该村虽然在种植朝天椒、奈李、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支部作用特别是支部书记独断专横,作用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目前该村是该镇唯一一个没有通水泥路的村,农民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也面临较大困难。*年11月,该镇党委下派镇干部到该村任支部书记后,公益事业发展迅速,面貌大为改观,党员群众热情高涨,为顺利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精心准备,夯实“公推直选”的基础。目前,在农村进行“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缺乏现成的经验。为此,该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精心制定方案。根据*县委关于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有关要求,召开党委会,研究制定了《*镇关于在坳口村进行“公推直选”试点的实施方案》和选举办法等,并将方案和办法与县委组织部反复探讨,确保“公推直选”工作顺利实施。二是搞好调查摸底。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常务副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深入坳口村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对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群众认同度,对换届选举中干部的搭配、任职条件、选举方式以及选举中潜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三是广泛进行第1页共5页宣传。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党务公开栏等媒介向党员、群众广泛宣传“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任职条件。对外出流动党员和村民,由村党支部主动与他们联系,动员他们尽可能参加选举。对老年病残党员和村民,由村干部上门宣传。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公推直选”工作家喻户晓,增强了参与选举的自觉性和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感。四是加强业务培训。镇党委召开农村支部换届工作培训会议三次,重点对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村党支部成员和驻村指导组成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明确“公推直选”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方法步骤和纪律要求,强调“公推直选”与“两推一选”的区别和有关注意事项。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指导人员的素质,为“公推直选”的正常推进奠定了基础。二、严格程序,体现“公推直选”的民主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严把公推直选“三关”,确保换届选举质量。一是严把公推关。在候选人提名环节上,将长期以来实行的以党内推荐为主变为党员、群众共同推荐的方式进行公推,在3月24日召开的公推大会上,坳口村48名村民代表和党员按照“公推办法”,以无记名信任投票方式,现场推选出5名竞选人初步人选,有效地发挥了村民在党支部班子成员配备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体现了党员群众的真实意愿。二是严把审查关。镇党委对公开推荐出来的5名候选人初步人选经过资格审查后确定2名党支部书记预备人选竞选,3名支部委员竞选人,对这5名预备人选根据任职条件,重点考察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长期外出、有无违法违纪特别是计划生育、致富本领、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三是严把直选关。在4月2日的党员大会上,两名支部书记候选人曾新良和李季军在村民代表和党员大会上做竞职演讲,让群众和党员对演讲者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逻辑层次、语言表达方面进行评议,让竞选人现场回答群众和党员提出的事关坳口村今后事业发展的直接问题,然后,由与会的19党员(其中1名为预备党员,无选举权)直接选举产生支部书记,体现了党内民主。曾新良以12票最终当选为本支部书记。三、群众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