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5篇我州承接产业转移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为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沿海地区加快推进产业转移机遇,我州将立足资源及“交通大发展”带来的区位变化,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国家政策支持,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发展。一、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条件和优势一是经济实力逐步增强。2006年-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从164亿元增加到384亿元,净增220亿元,年均增长13.7%,经济总量五年翻了一番以上。财政总收入从15亿元增加到64亿元,净增近5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从9亿元增加到45亿元,净增36亿元,分别实现五年翻两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11亿元,年均增长38.4%。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黔东南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长江、珠江上游,东邻XX省怀化地区,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西连XX市,北抵遵义、铜仁两地区,是贵州南下两广、东进两湖的前沿要塞。贵广高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纵横跨越黔东南州,为全面实现黔东南州发展突破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三大交通干线全部途经黔东南,加上黎平机场的启用通航,形成了黔东南州“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优势,彻底扭转了黔东南州交通落后环境封闭的局面,极大提升了黔东南州在贵州全省发展“南大门”、“开放前沿”、“第一窗口”的战略地位,显示出巨大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迅速缩短了黔东南州与发达地区、国内国际市场的时空距离。战略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使得黔东南州已成为XX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南大门”和“桥头堡”。三是自然资源丰富多样。黔东南州能源、矿产、生物资源优势十分突出。现探明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原煤远景储量为5580万吨;水能蕴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万千瓦。已探明的矿产种类也较为丰富,其中重第1页共4页晶石探明储量10952.9万吨,占全国重晶石探明储量的34%;金矿和石灰岩等矿产也极具优势。现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盛产太子参、松茯苓、五倍子,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四是土地、能源及劳动力成本价格较低。黔东南州的工业土地价格较为低廉,其十六个市县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在60元/平方米-120元/平方米之间。从电网销售电价看,与广西、湖南相比,除农业生产用电的价格略高于广西外,大工业用电、普通工业用电电价都相对较低。从就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分析,除了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外,黔东南州主要行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均低于广东。可见,黔东南州在基本生产要素方面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对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另外,在城市服务体系完善、工业基础与转移产业互补、投资软环境优良等多方面优势也十分明显。目前,黔东南州已有的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州级产业园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二、黔东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时期。但这仅是开了一个好头,我州经济总量偏小,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面广量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状况还没提到根本性改变,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产业布局不合理,面临产业趋同和优化升级的双重压力。凯里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州内产业雷同,结构相似度高,互补性差,分工协作、联动发展的难度较大。传统工业、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偏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研发、营销和品牌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同时行政区划束缚和差异发展问题依然存在,协调机制不健全,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不畅,阻碍了劳动力、资金、土地、产权、人才等要素统一市场的形成。创新体制机制的步伐不快,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力度不够。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加快构建科学发第2页共4页展新机制,是做强我州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关键所在。三、我州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