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宏村写生报告3月20至4月1号,我们漯河职业技术学院09级的全体同学去了安徽XX县区宏村写生,现在虽然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但在那里的美好日子总是让人无限的怀念。20号早上6点我们乘坐学校安排好的车向宏村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很兴奋,东看看西看看,打打闹闹,最后还唱起了歌,特别是最后进入安徽境内,看到那些陡峭的山峰,蓝的美到极点的天空,全车的人都兴奋了,纷纷站起来,趴在车窗上拍照...下午快5点时,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宏村。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住进了饭店,这个饭店是很多学校的写生居住点,里面的房间也是按照我们寝室的样式布置的。6点多,我们开始吃饭,十个人一桌,那天是八菜一汤,有一个汤是全鸡蒸出来的汤,我觉得很美味,菜有点辣,不过也还蛮好吃滴。21号,我们7点吃早饭,早饭是一桌一盆馒头,一碟花生米,一盘榨菜,还有每人一个茶叶蛋,稀饭自己加。过完早,我们在饭店老板和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宏村,清晨的宏村游人已经很多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宏村的清新与自然,这里没有武汉的喧杂。平静,如世外桃源一般。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与讲解下大致的游览了一下村子。宏村是一个牛形的村子,是一致的马头墙白墙黑瓦的徽派古房子,南湖是牛肚,月沼是牛胃,村子住房旁边的流水沟是牛肠,主流是大肠,支流是牛小肠。最有意思的是在村子里的那些错落的巷子里,你不用担心迷路,因为就算你迷路了,也可以根据脚下的水沟走出来,逆流是进村,顺流是出村,水最终会流到南湖里...村口有两棵大树,算是牛角,一颗银杏,一颗枫杨,村里人叫做白果和红杨。老人说,过去,村里留下的规矩,办喜事抬花轿要从红杨树下绕三圈,办丧事抬寿棺要从白果树下绕三圈...在村里我们参观了汪氏家族自己的书院——南湖书院,中午11点多回去了,12点吃饭,八菜一汤。不知道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好像很饿似的,平时很不屑的饭菜被我们给抢光第1页共4页了。下午,我们开始画画,在村子中央的小街上,晚上6点吃的饭,依然是八菜一汤,被大家抢的光光的。饭后,大家都结伴去逛街了,街上很多小贩在叫卖东西,全是一些工艺小东西,最吸引人的是竹雕,在用红茶煮过的竹子上雕画雕字,有笔筒,烟灰缸,还有大的竹片挂饰,连小的手机吊坠也有。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土布旗袍和围巾,试了又试,真想全部带回来。后来几天差不多都是这样过的。25号我们来到了XX县区的另一个徽派古建筑村落——西递。一进村子,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古老的牌楼,导游说本来有十三座,文革时作为封建遗留物被推掉了十二座,剩下的这一座还是作为反面教材留下的。果然,在那牌楼的柱子上还隐隐约约看到有石灰刷的大字。牌坊是用当地产的石头——XX县区青建造的,是清朝的嘉靖皇帝赐的,雕工精美。可惜那毁掉的十二座,不能让我们一饱眼福...西递没有宏村的结构好,但我觉得她的文化底蕴很强,没有宏村那么商业化。村子里有绣楼,每天上午8点,下午2点都会表演抛绣球,接到绣球的男生可以上去和绣楼的“小姐”拜堂成亲,可惜我错过了大饱眼福的时间。在西递呆了一天,画了一幅画,没有完成任务,因为画了太多时间在村里游荡,找好吃的...找到了好吃的,貌似是一种外貌像高粱,味道像甘蔗的东西,五毛钱一小根,我在那儿吃的津津有味,馋的旁边的同学都问我好不好吃...。。。。。。4月1号一大早,我们就坐着车回来了,路上,大家默默无语,没有了去的时候的兴奋了,更多的是不舍,是离别时的悲伤难过.....下午5点半,我们回到了离别十天的学校。就这样结束了我们10多天的写生。在这两周的写生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画画的技巧有所提高,对古代建筑有了一些了解,让我知道如何团结同学,增进我们之间的友情,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也许是我们太珍惜那段日子了,在玩的时候我们要尽情的玩,在第2页共4页学的时候我们要拼命的学。宏村你如此多娇与多情,迷住了我的双眼,留下了我的心。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