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2班共有学生124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探究,而且要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17章,主要是力、机械和运动能量、质量和密度等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四.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五.具体措施: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六.课时计划与安排: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6课时第12章:运动和力7课时第13章:力和机械7课时第14章:压强和浮力10课时第15章:机械能7课时第16章:热和能8课时第17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6课时半期检测11—14章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5)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6)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7)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8)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9)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0)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1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4)密度的测量2.难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3)密度的测量课时安排本章共分四节,建议6课时。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课时第二节质量1课时第三节密度1课时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复习和总结2课时《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4、能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