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看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本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看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本,请大家参阅。(篇一)——不因贪小而为之为全面强化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意识,提升拒腐防变的认识高度,近日,项目部组织了党员干部收看反腐剧《人民的名义》。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中的腐败案例,让我深受教育,对国家提倡“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自身参与反腐败的角色也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剧中国家部委谋司处级干部赵德汉——吃着简单的炸酱面,住在破旧的居民楼里,很像是一个正面的廉洁典型,但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居然能贪污2亿多人民币,贪腐之巨确实令人发指。也就是这样一个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干部,知道最高检掌握了确凿证据后“一下车就腿软”,“打开冰箱瞬间就崩溃了”,贪官的可憎面目,可见一斑。项目党员干部也表示,其实赵德汉这个人是有是非观的,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好事,见不得人,第一次受贿的时候也怕,也挣扎了一个多月,只是上了道就下不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惯性。真正应了剧中那句话:“贪腐的大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这对我们党员干部也是一个很好的警醒,要做到拒腐防变,就要切实从“不因贪小而为之”做起。比如剧中退休干部占用养老资源,官商勾结,小官巨贪,甚至官员间的拉帮结派、利益纠葛,对贪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惩治也是不痛不痒、隔靴搔痒,最后造成小腐变大腐,小贪变巨贪,腐蚀了国家干部队伍,对国家和人民也造成了很多不可挽回的损失。也就是这样,才导致了部分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认为政府领导干部都是为人民币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新时代下的腐败根源和形式,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往往不能引起重视,加上官员之间,官商之间的利益纠葛,造成了相互之间的隐瞒和默许,久而久之,也就为腐败编制了一张大网,第1页共6页牵扯的人越多,利益关系越复杂,也就形成了国家社会的顽疾,久根不除,甚至威胁整个国家的政局稳定。为此,国家才大力提倡严惩腐败,提倡廉洁从政。项目部党员干部一定要警钟长鸣,恪守本职,牢固树立“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从自身工作出发,梳理出容易引起贪腐的关键点,对针对性地形成自身拒腐防变的“预案”,自觉在思想意识中不断演练,不断提升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剧中抓人前省委副书记还要开个会,各路官员有各自的小算盘等等,把官场中的小九九、政治贪腐、酒桌文化,赤裸直白地表现出来。讨论抓人前的会久拖不决,给贪官创造逃跑的时间等等,细节处对为腐败提供助力的源头的展现,确实让人不可思议。为什么这部具有大量贪腐原型的电视剧能得到这种多观众的关注和点赞,这说明我们以前在剖开自身,展现部分党员干部贪腐的丑陋行径的力度不够,胆子小、步子小。如果我们也有断腕明志的决心,就该直面难以启齿、欲盖弥彰,这也是我们想要在惩治腐败上取得重大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反腐,我们的党员干部既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我们要始终坚信:“反腐不只是要把生锈的零件、患病的器官拿下来,更重要的是找到致锈的原因、病灶的所在,从而正本清源,创造清明的政治环境和执政生态”。(篇二)时隔多年,反腐剧荧屏破冰。今晚,《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周梅森编剧,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张凯丽、高亚麟、赵子琪等40位老中青演员实力出演。XX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是全剧的灵魂人物,此前有代表作《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剧。“在哪开发布会,他们给了我几个选择,”周梅森说,“有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央党校,清华大学。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这部剧,因为我年轻时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桃李劫》,主题曲《毕业歌》中有句歌词是,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最终,发布会在第2页共6页清华大学音乐厅举行。时隔多年反腐剧回归荧屏,剧中涉及到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本剧导演、制片人李路说:“本剧的力度、布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