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体污染及危害一、水体污染的定义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出:水污染即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母亲河在哭泣黄河是我国北方惟一纵贯东西的巨川大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她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母亲河已不堪重负,从1972年开始至今每年断流一次,而且母亲河甘甜的乳汁也变成了毒汁。曾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水清鱼跃许多黄河支流,目前已是全河皆污、臭气熏天、鱼虾绝迹。比如洛河的鲤鱼和伊河的鲂鱼自古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之誉,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种名贵鱼种已因水污染而绝迹。20世纪70年代,渭河下游还水草丰美,许多农民以打鱼为业,可如今渭河中只剩下一种俗称“蛤鱼”的鱼,而且身上有浓重的煤油味,不能食用。在常年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黄河水的沿黄村民中,各类疑难杂症逐年增多,许多青少年满头白发,未老先衰;在部分污灌区的下游地区,肝病和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癌症村、肝炎村越来越多,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村民无一健康的村庄。尽管黄河水资源已经很短缺,但浪费的现象依然严重,比如中上游和下游农业大水漫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污染已经很重,沿河地区每年仍向黄河排放40多亿立方米的废水。看看来自权威部门的报道:目前从黄河中上游到下游,水质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污染,尤其是黄河干流,近49.7%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水,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5~156亿元。二、水体污染源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菌、寄生虫卵等,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将造成污染。2.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清水,排出大量的废水,其中夹带许多原料、中间产品或成品,例如重金属、有毒化学品、酸碱、有机物、油类、悬浮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是造成地面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废水排放量统计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4.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超过环境容量的67.7%。3.畜禽养殖废水现代化封闭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排出大量的粪尿与污水其污染负荷已超过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总和,是最大的氮污染源。畜禽养殖业废水排放量统计目前北京市畜禽养殖业每年排放的生化需氧量(BOD5)已超过30万t,为全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BOD5总和的3倍,上海畜禽粪尿和废水年排放总量已超过1200万t,接近工业废渣(663万t)及生活垃圾(663万t)的排放总量。4.大气降水大气和地面上的污染物随雨、雪进入水体。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也称为面污染源。相关知识点1【沉沦的河流】英国的泰晤士河,流经首都伦敦,号称“皇家之河”,是英国的母亲河。然而直至19世纪中叶,伦敦还没有下水道,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入河道。河水水质恶化,水源受到污染,导致1832~1833年,1848年,1854年,英国伦敦三次霍乱大流行,夺去了一万多人的生命。进入20世纪时,泰晤士河完全变成了死河,河水中的生物绝迹,连一条鱼也找不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出面组建了统一的泰晤士河水管理局,制定了水污染控制法规,实施治水一条龙的方针,协调各方力量综合治理。首先加强污染源控制,促使工业系统实施清污分流、节约用水、压缩废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无害化工艺等技术措施,消减了总排污量;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下水道系统,扩大原有的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并增设新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伦敦共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38个。1969年后,治理工作逐步取得成效,绝迹了一百多年的鲑鱼渐渐重返泰晤士河。现在,泰晤士河变得清洁如初,水质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河中的鱼类达50多种,野鸭、天鹅等各种水禽成群结队,呈现一派盎然生机。美国的芝加哥河和俄罗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