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有这么一个数据,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498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0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115万,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十年时间数字增加了5倍之多。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每年都要增加这么一个庞大的就业人口,这不再仅仅是关系着大学生这么一个群体,而且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毕业了的大学生,即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是这个社会中成千上亿个劳动力中的一个,必然的,他们的就业对GDP的那一个一个数据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然而对于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不论是从社会对这些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的看法、心里理解上,或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帮助,或是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因素条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当今的大学生都明白的着这么一个道理,在大学中都考些证书,以提高自身在企业招聘中的竞争力,但,这真的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吗?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在一个方面体现出这个国家人口素质在不断提高,如今的大学生还存在这这么一个问题,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停留在传统模式。许多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去旅游等等,即便有的同学没有经历这些也只是在教师、餐厅、宿舍照例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大学四年,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绩单者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那些证书也就不过是单纯的书面凭证,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社会经验。对于这样一个毕业的大学生毕业状况,毫无疑问的,企业也对这些毕业生的选择要相当的谨慎。温家宝总理也曾公开表示:最让他感到担忧的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当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到沈阳人才市场进行了个调查,从应届毕业生和大学生需求企业两个方向,对人才供需、求职和招聘各个环节,以及薪酬福利期望和给付方面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双方的矛盾和利益取向,并对矛盾的调和给出自己的意见。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㈠就业信心强,对收入预期较高。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比较强,有超过六成(60.1%)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自己今后就业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而对自己工作后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后)大学生表现出比较高的预期,有四成二(42%)的被调查大学生对首月的收入预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一成多(11.1%)的被调查的大学生的预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调查大学生预期在1500到3000元;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前几年发布的毕业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首月收入预期较高。㈡遍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实习经历不足。书是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对于个人某方面技,能力的认证,拥有技能证书往往对于个人的求职有相当大的作用。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普遍拥有一张以上技能证书(92.5%)。大学生认为有用的技能证书依次是外语等级证书;职称证书(会计类,经济类)计算机等级证书;以此相对的是,在校大学生比较缺乏工作实习经历,有超过六层(60.7)的被调查大学生没有实习经历。即使排除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是偏高的。这种偏重考取各类技能证书而轻视工作实践的做法会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或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㈢就业信心较强,对择业面临的困难缺乏理性的认识。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七层(69.8%)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选择不马上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想继续读书,提升学历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3.8%)是因为家庭条件好而选择不马上工作。对于择业所面临的困难认识,有超过一半(51.2%)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学历和专业不够好,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对自身以及就读学校和专业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着理性的认识。㈣择业标准呈现多元化,外资公司、国家政府机关是首选单位,普遍认可职前培训的必要性。此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有四个,依次是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工作稳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