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三步曲找工第一步:准备简历搜索BBS的求职版精华区,里面有很多写简历的建议。说来说去,无非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要超过两张纸。其实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有“经历”可写,功夫在诗外,找工作的功夫,其实从你入学就开始啦。不过没有什么“经历”的同学也不用太灰心,凭着咱清华的“金”字招牌,闯过第一关――简历筛选送的可能还是大大的。师姐在这里有一个建议,就是大家准备简历的纸可以选稍微好一点的。在中关村大街和北大南门外那条路的交叉路口有一家卖各种复印纸的店。我在那儿买到了200克的白色复印纸,一袋一百张,才25元,比到向阳买那种带花纹和色彩的纸便宜多了,打印出来的效果也很好。不要小看这一步,你的简历,就是你的第一张名片,一张好名片,能帮你从千万份简历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哦。找工第二步:笔试诸位都是BBS上的常客,常年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日子,建议大家求职前夕要学着微调一下自己的生物钟了――因为很多笔试面试可都是早上八九点钟就开始的。本人曾接到XX财经报的面试通知,要求早上九点到,但该报社位于一偏僻地,从清华到那儿坐公车要两个多小时。本人一犹豫间,没能早起,就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我原来在那儿实习过,实习时的主任向社长大力推荐了我,最后发现我没去面试,很失望。那儿还没有清华出身的编记,因此师弟师妹们要去的话是非常有机会的,那儿的待遇也很不错,上班虽远,报社是有班车接送的。还有一个就是准备好纸笔和橡皮啦――大家不要觉得可笑,研究生同志们很多都已经很久没有考试了,犯低级错误是有可能的。我就在参加XX日报第一次笔试的时候,忘了带铅笔和橡皮。周围有很多其他高校的XDJM们都带了双份的笔和橡皮,但人家是绝不肯借给你的――战场上也没有向敌人借武器的道理啊!还好主考官慈悲,给我找了支笔和一块橡皮,终于使本人得以顺利完成考试,闯过了第一道关。有人问,笔试前要不要看书?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同的人习惯不一样。我是觉得书没什么好看的,尤其考新闻类的单位。不过,新闻单位都会考一点与时事相关的东西,这个倒是可以准备的――本人就被考了N次十六大报告的题目、主题及九常委的姓名――甚至于要你按顺序写出(窃以为这个题目有点变态)。有的同志想改行,不想搞新闻了,那么我觉得事先看些相关行业的书是完全必要的。比如去银行的话,笔试面试都会有金融相关的知识。找工第三步:面试面试是最重要的环节了。如今的面试千奇百怪,问什么的都有。不过,万变不离其中,无非要考验你是不是适合你所应聘的岗位,另外就是看看你这个人风度气质如何,男的是不是气宇轩昂,女的是不是漂亮大方。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穿着破衣烂衫更能反衬自己不同一般的气质――这样的想法一般会被证明是错误的。无论面试何种单位,穿得正式一点,庄重一点,都会给人留下好感――因为这显示你对对方的尊重。不要介意对方穿得正式还是休闲,也不要介意同去面试的人穿得正式还是休闲,你穿得正式一点,不会犯错。面试时我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的男朋友现在在哪里?用人单位给我解释问这个问题主要怕两人分在两地,对工作有不利影响。所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一般来说,遇到问这样比较私人的问题,还是以诚实的态度为上。我就在某南方的报业集团面试时对这个问题吭吭吃吃,顾左右而言他,被认为没有诚意――事实上我也确实不是很有诚意,这种情况下被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找工作还算比较顺利,年前就收到了三个offer:某公关公司,某报业集团下的一家子刊,以及某大学出版社。年后不久一朋友推荐我去的一家小型外企也给了我offer。我最后选择了出版社,是基于自己特殊情况的考虑。想去新闻单位的同志们可能要煎熬得更晚一些,因为好些新闻单位要到年后才开始动作。应聘七字诀1应聘同学要记清,首先你是大学生,举止言谈讲礼貌,大方得体有热诚。2推荐材料要带全,附有证书或证明,自身情况写清楚,联系方式要注明。3洽谈会上人攒动,用人招聘张榜登,看准专业选单位,对口洽谈才可能。4招聘人员非专业,技术问题他不精,提问不会太苛刻,看你素质和反应。...